【果殼探索】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真的“嚴重超標”了嗎?
雖然在保存過程中,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有一些增加,但是冷藏條件下,總的亞硝酸鹽含量還是大大低于加工食品中國家標準允許的含量。
隔夜菜不能吃嗎?所謂的“嚴重超標”其實是對國家標準的曲解。無論是否做熟,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在儲存過程中都可能增加?,F代社會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多數人很難頓頓新鮮,如何保存蔬菜更值得關注。
(果殼網/圖)
流言:【隔夜菜放冰箱24小時 亞硝酸鹽含量全部嚴重超標】據都市快報的報道[1],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進行試驗。將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在冰箱放置24小時后用微波爐加熱,結果亞硝酸鹽含量全部超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其中葷菜超標更厲害。亞硝酸鹽對人身體危害大。隔夜菜你還敢吃嗎?
真相: 這個新聞里有幾個要點:蔬菜和葷菜中的亞硝酸鹽為什么會增加?“隔夜”之后的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真的“超標”了嗎?這樣含量的亞硝鹽酸有多大危害?
超標,得明白超的什么標
新聞中的實驗結果為:經過冷藏24小時,四種菜中的亞硝酸鹽“全部超過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其中青菜超標34%,韭菜炒蛋超標41%,紅燒肉超標84%,紅燒鯽魚超標141%”。
新聞中引用的亞硝酸鹽標準為“蔬菜不超過每千克4毫克,肉每千克不超過3毫克”。實際上,這個標準指的是新鮮蔬菜和肉類中的亞硝酸鹽含量[2]。這個限量的依據,是蔬菜和肉類中本來的亞硝酸鹽含量一般不超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