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工業圈地】教育部孵化基地“孵”出12棟住宅樓——北清創意園圈地造房騙局

一個國家級的生物產業基地,突然冒出一個12棟的住宅小區,春暉世紀打著教育部的旗號,宣稱要搭建留學人員服務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結果卻變成了住宅項目。這個偷梁換柱的故事是誰導演,又是如何發生的?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個國家級的生物產業基地,突然冒出一個12棟的住宅小區

春暉世紀打著教育部的旗號,宣稱要搭建留學人員服務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結果卻變成了住宅項目

這個偷梁換柱的故事是誰導演,又是如何發生的?

3年前的一個早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下稱生命園)董事長袁曙光在自己辦公室接待了李臣正——時任北京春暉世紀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春暉世紀)的總經理。半個小時后,李臣正離去,袁發現桌子上多了一包用報紙包裹得方方正正的東西。

當著辦公室幾個下屬的面,袁曙光把這包東西打開來,是幾沓百元鈔票。他數了數,5萬元。袁把他的同事、生命園總經理郭利叫進辦公室,將包裹交給他去處理。一個月后,當李臣正再次來到生命園時,郭利把這包錢退了回去。

三年后的今天,這些細節公諸天下,因為袁曙光不愿意再忍受春暉世紀打著工業園區旗號違規做住宅開發。

春暉世紀2007年2月拿著一份和教育部共同興建“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合同(后來被證實是假合同),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低價拿到了一塊研發用地,卻蓋起了12棟LOFT住宅樓“北清創意園”,賣給了450名購房者。據袁曙光透露,相關利益方僅此項目就獲利超過3億元。

在工業園區低價拿地、打擦邊球進行房地產住宅開發,是在中國3400個工業園區里,經常發生卻鮮為人知的違規行為,不少人通過這種隱秘路線牟得巨額利潤。但這次在生命園這個全國最大、中央領導人經常垂詢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里,春暉世紀的違規行為,遭到了以袁曙光為首的園區管理者的強烈抵制。

2011年8月11日,在北清創意園購房人的維權過程中,數十名業主與生命園保安發生肢體沖突,導致多人受傷——這一極端事件的發生,加快了司法機構介入的進程。在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半年兩次的批示下,一支調查及善后小組業已成立,調查這一事件中可能涉及的“腐敗問題”。

這件偷梁換柱的造房事件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又為何演變到拳腳相加的地步?南方周末記者從一份涉嫌偽造教育部的合同開始,通過層層調查,解開了一條依附在教育部搭建的留學人員服務平臺上,實現權力尋租和變現的利益鏈條。

進退兩難的北清創意園12棟住宅,現在已被生命園方面用籬笆團團圍住。 (張育群/圖)

“要錢沒有,要房去找生命園”

“開發商想造成既定事實,通過鼓動購房者鬧事,逼政府和生命園接受土地變性的結果。”

三四米高已經長滿爬山虎的泥土堆,圍住了12棟樓房。

這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東南角,是這個園區最顯眼的位置。與散見于園區內的其他科研樓不同,這12棟樓更像居民住宅樓。這正是春暉世紀開發的北清創意園。

爬過黃土堆,進入創意園區,私家車、散步的老人、等候生意的裝修隊,一幅新小區開始入住的景象。唯有房屋窗戶清一色向外插著的紅色國旗,讓這個園區充滿了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在園區物業辦公室里,購房者時宏業向南方周末記者聲稱,在2008年7月看到北清創意園的銷售廣告“商住兩用房,層高5.5米,買一層送一層LOFT;均價每平方米13500元”。他覺得和周邊商品房相比性價比非常高,于是以個人名義購買了一套。

買房時,時宏業曾對房屋的“研發”用途提出質疑,開發商告訴他,雖然是研發,但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法律沒有限制購買人資質。時宏業仍不放心,特意去北京市住建委咨詢,得到的答復是,只要在住建委官方網站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