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工業圈地】煤礦“陪嫁”,鄂爾多斯招商秘方
鄂爾多斯下了一個賭注,以煤礦換投資項目,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當企業紛紛奔著免費煤礦而來之時,卻深受當地工業基礎薄弱及產業鏈缺失之苦。這種對雙方都充滿誘惑的跨越式發展,結局會如何呢?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鄂爾多斯下了一個賭注,以煤礦換投資項目,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當企業紛紛奔著免費煤礦而來之時,卻深受當地工業基礎薄弱及產業鏈缺失之苦。這種對雙方都充滿誘惑的跨越式發展,結局會如何呢?
近40個企業,2000億元總投資。這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個75平方公里的裝備制造基地短短三年招商引資的成果。
先別驚訝,鄂爾多斯這樣的工業園區總共有12個,如果按照企業宣稱的投資額計算,總的體量將是這個園區的十倍。
“主管招商引資工作的李世镕副市長,哪個月不得簽個上百億的投資協議。”一位接近政府的鄂爾多斯本地企業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為什么這么多公司紛至沓來,在這個偏僻的工業基礎薄弱的城市投資建廠?答案很簡單,因為別的地方政府也許有土地有廠房有稅收優惠政策,但獨獨號稱“中國第一煤都”的鄂爾多斯有一樣別人沒有的“陪嫁物”——煤礦。
200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資源管理的意見》(下稱50號文),允許給落戶的裝備制造、高新技術項目配置煤炭資源,每20億元投資配1億噸煤。
在50號文尚未出臺的2005年,鄂爾多斯就以兩處煤礦作餌,引入了當地第一家汽車制造企業“華泰汽車&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