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一艘等待了百年的大船

有人說,2011年是航母百年,也是中國航母元年。許多人并不知道,中國人的航母之夢,是從1928年一直做到了今天。

責任編輯:姚憶江 史哲 實習生 賀文婷

一百年前,航母催生了海上的國家戰略力量的質變,這是制海權和制空權的開端。

那也是中國航母夢開始的時候。這個夢,陳紹寬做過,蕭勁光做過,劉華清做過,無數普普通通的的人做過,直到今天。

“大國在崛起的路上注定是孤獨的,”而“瓦良格”號航母僅僅是中國的“第一筆學費”。

有人說,2011年是航母百年,也是中國航母元年。許多人并不知道,中國人的航母之夢,是從1928年一直做到了今天。

癡迷海上堡壘

1928年年底,一位中國海軍高級軍官給國民政府呈文,首次提出要花2000萬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呈文的軍人叫陳紹寬,時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署長。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后,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一統”。他的提議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在1929年1月的全國編遣會議上被否決,這令陳紹寬難以接受,他與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雙雙提出辭職。

蔣介石為了挽留他做出建設海軍的承諾。蔣說:“我們曾講要在15年以內,有建設60萬噸的希望,照此看來,我們在5年以內,或者即可完成,與世界上列強的海軍相抗,鞏固我們的國防。”蔣并認為這60萬噸里,應該包含3艘航母。陳紹寬隨即打消了辭職的念頭,出任海軍部部長。

是什么讓陳紹寬如此癡迷于航母?

一百年前,航母催生了海上的國家戰略力量的質變,這是制海權和制空權的開端。

“1910年11月14日和1911年1月18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柯蒂斯’雙翼機完成了從‘伯明翰’號巡洋艦起飛和在‘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降落,如果從此算起,西方海軍建造和運用航母已逾百年。”中國海軍原副司令員張序三說。

中國人也有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北洋政府海軍部派出兩名年輕的軍官陳紹寬和鄭禮慶赴歐洲觀戰,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從現代戰爭中汲取經驗教訓。

1916年12月,兩人先到英國、法國、意大利考察海軍,然后登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艇親臨戰場,體驗歐洲海戰場上異樣的火藥味。

在1912年到一戰結束時,英國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飛機母艦,這支海上新軍為海戰增加了新的看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