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之爭
公租房正在成為千萬套保障房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部分公租房似乎變成了新時代的“福利房”:有的是“人才福利”,有的是“國企福利”。
公租房正在成為千萬套保障房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公租房面向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單套建筑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租金按照略低于市場價格的原則確定。
自2010年6月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后,各地公租房建設如火如荼,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公租房的戶型面積、租金和準入門檻上。
公租房該建多大?
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明確公租房的單套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在《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中,關于公租房面積的規定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對此進一步規定:公租房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以40平方米為主”。
8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沒有對公租房的面積上限作出新的要求。
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的公租房建設細則來看,多要求公租房的戶型以小戶型為主,但實際上也有部分公租房的戶型的面積達到90平方左右。
據《新京報》消息,亦城茗苑小區是北京市首批公租房小區之一,2011年3月份已經發放鑰匙。該小區位于亦莊開發區的核心區,分為兩個項目X17R1和X31F1。在X31F1,有16套是74平方米的一居室,其他2000多套為90平方米的兩居室。
而根據2010年7月頒布的《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北京公租房的面積應該控制在30平到60平之間。
對此,《新京報》另一篇報道援引項目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0年7部門下發《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園區配套建設的人才公共租賃住房單套建筑面積,可據需求申報適當調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