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說評獎就該這么評”——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制度考
一位退休老將軍來看了票選過程,忽然跑來對茅盾文學獎的工作人員說:“你們這就是在搞民主啊,這就是一個民主的實驗?!?/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楊海泉
一位退休老將軍看了票選過程,忽然跑來對茅盾文學獎的工作人員說:“你們這就是在搞民主啊,這就是一個民主的實驗。”身穿深藍中式對襟上裝的劉震云離開雙拐,移動傷腿緩慢走向舞臺,他沒念稿,即興致辭:“今年茅盾文學獎最大的特點是民主。”
“實名制、62個評委,不管是評文學還是評任何一個學科,古今中外都沒有見過。”劉震云形容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的五輪六次投票“像超女”,“像過山車”,“過去文學評獎是文學事件,現在是社會事件。五輪六次投票,連在河南鄉下的我媽也關注。當我得滿票、名列第一的時候,我媽說這些評委是有水平的。當我滑到第六名的時候,我媽開始懷疑我,說你寫得到底怎么樣?當最后知道我獲獎的時候,我媽說評獎就該這么評。”
劉震云:過去給書評獎大家都不知道,現在連集上賣涼粉的老崔都知道了。這也說明大家離文學并不遙遠,文學離開大家并不多遠,它同時證明文學走向大家并不困難,可以通過文學的途徑,也可以通過民主的途徑。 (王瑋/圖)
2011年9月19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獲獎作家張煒、劉醒龍、莫言、畢飛宇、劉震云先后上臺接受頒獎。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致辭時說:“本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規模和程序相對以往做了重大改革,在堅持茅盾文學獎宗旨和標準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公開性、公正性和影響力。大家的工作是在守護文學的尊嚴,也體現評委的尊嚴。”
實名,公開,平等
7月末,北京西郊八大處某中央機關的培訓中心里來了一批讀書的客人。二十多天里,他們每天只是看書、開會、吃飯、爬山。進一趟城并不容易,所以很少有人離開。這62位客人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評委,他們要從178部小說里選出5部來。讀書的工作事實上從三個月前就已開始,有人替他們估算過,如果所有參評的作品都逐字讀過,那么他們已讀了7800萬字。
參評的178部長篇小說,必須是2007-2010年間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次發表或出版。2011年3月文學獎組委會開始征評工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