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莞蔬菜”誕生記
廣東東莞試圖復制“供港蔬菜”的基地備案制和追溯制度,獨創“供莞蔬菜”。然而,他們發現從監管到檢測,甚至到準入制設立,困難重重。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沈念祖
廣東東莞試圖復制“供港蔬菜”的基地備案制和追溯制度,獨創“供莞蔬菜”。然而,他們發現從監管到檢測,甚至到準入制設立,困難重重。
從“供莞生豬”到“供莞蔬菜”
東莞不僅創造了“ISO莞式標準”,而且要創建一個莞式蔬菜供應模式。
再過不久,廣東東莞蔬菜市場上將會出現一個標識“供莞蔬菜”的新品種,它的賣價將會高于普通蔬菜。
早在2009年,東莞市就曾想建立一套供莞蔬菜的監控體系,這套體系首先借鑒的是供莞生豬模式。
“2008年初的雪災,東莞蔬菜供應緊張,所以2009年,東莞市考慮能不能借鑒生豬供應體系,建立蔬菜安全、穩定的供應系統。”東莞市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科長黃力平說。
養豬業曾是東莞重要行業之一,本地豬肉還銷往香港市場。但2005年到2007年,東莞開始大規模限制養豬業,此后甚至全市范圍內禁止養豬。
隨著本地養豬業的限制,東莞市自2006年開始著手在周邊縣市以及外省認定“供莞生豬定點基地”,幾年來,東莞已陸續認定了6批基地。目前正在認定第七批。出欄規模是東莞實際需求的2倍。
黃力平認為,在今年豬肉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東莞市生豬供應穩定,就與這套體系不無關系。
這套體系是:基地由產地農業部門或商品流通管理部門進行審查,把符合條件的基地向東莞推薦,由東莞市經貿部門會同農業部門對其進行審核和認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