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錢投在“希望見到的未來”
在過去的十年間,日本各地相繼成立了二十多家非營利性銀行,這些草根銀行在壁壘森嚴的商業銀行中,致力于環境、社區發展等公共領域的項目融資。遺憾的是,中國今日之土壤,尚長不出為未來而儲蓄的銀行。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沈念祖
在過去的十年間,日本各地相繼成立了二十多家非營利性銀行,這些草根銀行在壁壘森嚴的商業銀行中,致力于環境、社區發展等公共領域的項目融資。遺憾的是,中國今日之土壤,尚長不出為未來而儲蓄的銀行。
為什么要存錢到未來銀行?
1990年代,日本的NGO領袖人物田中優發現了一個被隱匿的真相:當年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提供巨額資金支持的,居然是日本國內吸儲能力最強的郵局。
于是,他寫了一本書《為什么不能存錢到郵局》,告誡日本國民,你存在銀行的錢,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軍事企業的助成金。
半個多世紀后,銀行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似乎沒有改變。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私營軍火業的最主要商業融資者中就有日本銀行。
“市民往銀行存錢,實際上是在支持侵略戰爭。”田中優覺得自己找到了銀行作惡的根源,于是他又寫了本書《改變金錢的機制就能改變世界》。
此后,田中優不斷地發問,“我們存在銀行里的錢究竟被投資在什么地方?建設高爾夫球場,出口公害,還是建設核電站、水壩?”
田中優早先活躍于反原子能開發和垃圾循環利用運動,繼而開始參與環保、經濟、和平等各類NGO活動,在日本關心環境問題和社會活動的年輕人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人們不是在向未來銀行存錢,而是存儲綠色之夢。 (CFP/圖)
在批評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同時,他認為有必要行動起來,建立自己的信用共同體,把錢投資在“希望見到的未來”。抱著這樣的想法,1994年由田中優等七人出資400萬日元,成立了“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