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昌的最后一課:如何走向市民刑法
4月12日,著名刑法學者馬克昌在病房中給博士生們上了最后一節課。兩個月后,馬老與世長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馬老敏銳地指出,中國的刑法觀念若要實現從強調國家權威轉向強調保障人權,離不開政治體制的民主化改革。 "
責任編輯:蘇永通 趙蕾
編者按:
4月12日,著名刑法學者馬克昌在病房中給博士生們上了最后一節課。兩個月后,馬老與世長辭。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馬老敏銳地指出,中國的刑法觀念若要實現從強調國家權威轉向強調保障人權,離不開政治體制的民主化改革。
他還再三提及,保障人權、限制國家刑罰權是大勢所趨?,F將這堂課上的錄音整理稿(略有刪節)刊出,以表達對馬老的敬意和懷念。
我曾經提出,我國的刑法應該從國家刑法轉變為市民刑法,從強調國家權威轉向強調保障公民人權。
這個問題要從日本刑法學者木村龜二關于刑法的分類講起,他認為刑法的分類中,還可以分為權威刑法與自由刑法。
所謂權威刑法,就是強調保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不重視個人利益的保護。權威刑法中往往存在類推,不禁止刑訊逼供,強調刑罰的嚴酷,特別重視死刑。它是一種嚴酷的刑法,目的是發揮國家的權威。
德國法西斯政權時期很強調權威刑法,法西斯的一些刑法學者明確提出:資本主義國家的刑法總強調保障自由,那不是刑法,沒有顯示出刑法的權威。這種理論的發展,導致德國法西斯政權殺人不眨眼,使民眾畏懼。
所謂自由刑法,是以保衛、保障人民的自由為宗旨,限制國家的刑罰權,能不作為犯罪的就不作為犯罪,刑罰能輕的盡量輕,要取消類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