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清理后反成痼疾:“紅頭文件”揭秘
深諳黨政部門行事規則的人們都知道:“黑頭(法律)管不住紅頭(文件),紅頭管不住無頭(領導指示)?!苯臧l生的多起案例顯示,“黑頭”不僅管不住“紅頭”,甚至“紅頭”的效力還要大于“黑頭”。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深諳黨政部門行事規則的人們都知道:“黑頭(法律)管不住紅頭(文件),紅頭管不住無頭(領導指示)。”近年發生的多起案例顯示,“黑頭”不僅管不住“紅頭”,甚至“紅頭”的效力還要大于“黑頭”。
一份由黑龍江省直屬機關工會工作委員會下發的紅頭文件,最近令公眾議論不斷。據《法治周末》披露,這份文件要求各省直機關職工本著自愿的原則,按照省級領導干部400元,廳級干部300元,處級干部200元,處級以下職工100元的標準進行捐款。
這已經不是紅頭文件第一次出怪事了。從江蘇邳州教育局發紅頭文件禁止教師“亂講話”,到內蒙古公益事業聯合會以“紅頭文件”向張學友演唱會主辦方索取門票,奇怪的紅頭文件層出不窮。
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中國特色的紅頭文件是權威、莊重的象征。但措辭嚴謹準確的“紅頭文件”,也會變成單位領導隨意利用的謀取部門利益的手段。作為僅次于法律、法規的政府文件,“紅頭文件”由來為何?主要負責發布哪些重要政策?今天它頻頻“出位”,到底是為什么?
在不少地方,黨政部門的“紅頭文件”往往具有壓倒一切的權威。 (向春/圖)
繁瑣的“紅頭文件”
對于“紅頭文件”,人們最直觀的印象是紅頭和紅色的印章。在學術上,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定義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他說,“紅頭文件”是指我國除了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法律性的文件以外的規范性文件,是針對特定的組織給出相應的通知或者規范性的要求,是僅次于法律、法規、規章的政府文件。
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曾在一部專著中稱,黨的各級領導機關的公文種類多達14種,國家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