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是對生活長達兩小時的比喻——好萊塢編劇教練羅伯特·麥基專訪
最好的永遠是下一件作品。所有的藝術作品都需要時間的檢驗,不要太過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故事的魔法是人物的品質、潛在內心的情感,是那些能夠感動你,能夠抓住你的想象的東西。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楊海泉
如果以一周看一部電影計算,今年70歲的羅伯特·麥基已經看了近3000部電影。
9歲時,他在家鄉底特律的社區劇院里演了一回話劇《鞋匠馬丁》的主角,從此再沒離開過戲劇界。在他工作生涯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里,他的頭銜是“好萊塢最知名的編劇教練”。
“如金融家將聽巴菲特的演講作為一次朝圣之旅一樣,編劇也將定期上羅伯特·麥基的編劇培訓班作為實現他們‘大片’夢必經的航程。”美國《名利場》雜志這樣介紹麥基。
羅伯特·麥基開辦的“故事”培訓班,學員包括《指環王》的導演彼得·杰克遜、《鋼琴課》導演簡·坎皮恩、《阿甘正傳》編劇艾瑞克·羅斯。 (盛大新經典影視供圖)
1981年,麥基受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之邀,開設了“故事”培訓班,每周六早上教寫作。彼時,他在好萊塢工作,制作電視節目,寫了很多“賣出但最終沒有拍成的劇本”。
“總體而言,好萊塢是優先考慮商業成功的。不是你有好劇本,就一定能拍成大片,碰到對的投資人也很重要。”麥基說。
與學院派教授注重講授理論的課程不同,麥基的編劇出身讓他顯得更務實。他的課堂從來不講理論,他常常愿意花上五小時的時間,只分析一部電影,剩下的時間,就是接受學生提問,幫他們解決實際拍攝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
最初聽課的學生只有20個,一個月后變成了60個,到學期結束,課堂已經從教室挪到了學校的劇院,仍有不少學生站著聽課。“當老師我很享受,因為自己寫作常常是孤獨的。”麥基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兩年后,麥基以自己的名字注冊公司,“故事”培訓班走上商業軌道,面向社會公開招生。學員會接受為期三天,總計30個小時的“強化”訓練。從“故事”班畢業的學員,至今得過32次奧斯卡獎、182次艾美獎、21次美國作家協會獎、17次導演工會獎。
麥基的學生顯然比他自己要出名許多,這其中包括《指環王》的導演彼得·杰克遜、《鋼琴課》導演簡·坎皮恩、《阿甘正傳》編劇艾瑞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