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訴訟?——同仁醫院砍醫案背后的沉重問號
醫療糾紛訴訟往往造成“雙輸”,使得醫患雙方對法律均失去信心;若不深刻檢討中國醫療糾紛訴訟中的頑疾,悲劇或將難以避免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蘇永通
醫療糾紛訴訟往往造成“雙輸”,使得醫患雙方對法律均失去信心;若不深刻檢討中國醫療糾紛訴訟中的頑疾,悲劇或將難以避免再次發生。
2011年9月26日,在女醫生徐文被砍傷11天后,北京同仁醫院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稱針對該案組建了一支以知名律師高子程為首的七人“法律工作組”,處理相關控訴與維權事務,以“懲治邪惡,維護公正與正義”。
“公正與正義”也曾是砍人者王寶洺所追求。5年前,這位小有名氣的北京書畫家在同仁醫院做了一次喉癌手術,后來失去說話能力。王認為該后果系由同仁醫院的首次手術造成,并于2008年8月將同仁醫院告上法庭。
三年來,該案久拖不決,王寶洺最終失去耐心。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此案僅限道德譴責或刑罰追究,而不深刻檢討中國醫療糾紛訴訟中的頑疾,悲劇或將繼續發生。
負責審理此案的北京市東城區法院以“案件在審理中”為由拒絕接受采訪。同仁醫院宣傳中心主任李新萍拒絕回答關于王寶洺治療情況的相關問題,稱王寶洺案是一起典型的刑事案件,“不要往醫療糾紛上扯”。
解決醫療糾紛這一痼疾,法律途徑不暢,正在興起的第三方專業調解機構能否破題? (許叢軍/東方IC/圖)
官司“心病”
據妻子龔美華介紹,案發當天,王寶洺并未有任何“反常”跡象,中午吃完飯后不久,打了個電話,便一個人出去。
在2007年做了全喉切除術后,王寶洺便不能講話,后來學了“食道發聲”,勉強能與人交流,但需要借助妻子翻譯。手術后,原本性格開朗的王寶洺不愿見人,平時多窩在家寫字,偶有外出也多由龔美華相陪。9月15日這天,龔因崴了腳在家休息,結果偏偏出事。
后經證實,王寶洺當天的電話打給了律師楊春香,讓楊問一下法官案子進展。楊是他聘請的第二位律師。
自2008年月8月法院立案之后,案子在朝陽、東城二法院已分別開庭數次,但醫患雙方均糾纏于病歷真假,尚未進行實質性審理。
龔美華說,三年來,家人一直努力讓王寶洺淡忘此事。王也一度試圖將精力調整到寫字、出書方面,他曾自嘲為“半啞書法家”,將自己的遭遇解釋為是老天賜予的磨難,“仍以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回報社會,支持醫改,弘揚正義”。
所謂“弘揚正義”,事后證實恰為一個死結。龔美華說,丈夫最聽不得、最忘不得的就是官司,不管情緒多好,一提起官司來就唉聲嘆氣。
據《新世紀》周刊報道,律師后來給王寶洺回電話,說法官傳話,如果著急,“讓他自己來找我”。王寶洺說了句“你費心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