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10929)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禮俗先行的解決方案
回應“多史教育,禮俗先行”
2011年9月22日《南方周末》來信
受馬君麗同學啟發,我建議:由教育部牽頭,組織一批公認有真才實學的民族史專家,將我國56個民族的概況進行簡單介紹,內容包括民族傳說、起源、發展、習俗禁忌、正確的民族交往禮儀等,然后匯集成冊,先從中小學開始推廣。至于大學生,不妨在公共政治課中著重增加此部分內容(深度也可適當增加)。小冊子可分簡潔版和學術版,供不同年齡段和文化背景的讀者使用(當然前提是內容一定要客觀準確,不帶有民族偏見)。等將來條件更成熟一點了,也可增加國外各民族的介紹——這樣“四海皆兄弟”,不亦樂乎!說不定,這小冊子還會成為一本暢銷書呢!
成都?老五?自由職業者
高考語文,請照顧少數
回應“一個中國,‘多史’教育”
2011年9月1日《南方周末》自由談
我們學校里,毛南族和壯族同學最頭痛的是高考語文卷中的“語音題”。因為毛南語及壯語沒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區別,也沒有卷舌音,學生常常很難辨別??粗Щ蟮暮⒆觽?,我甚至希望取消考語音題:普通話主要是為交流,少數民族學生如果能用普通話來對話,不影響意思表達也就足夠了。
如果非考不可,我提幾點建議:考些常用字,并且放到具體的句子或文段中,讓學生從語境中推斷字的讀音和意思,這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蛘呖扇缬⒄Z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