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媽媽咪呀!〉的尷尬》不要引起不必要的尷尬
《光明日報》刊發文章《<媽媽咪呀!>的尷尬》認為《媽媽咪呀!》的故事“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相?!?、“難以引起中國觀眾的認同”,并反對以引進經典音樂劇中文版的方式探索中國音樂劇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楊海泉
2011年9月16日,《光明日報》藝術評論版刊發了署名柳芽的一篇文章,題為《<媽媽咪呀!>的尷尬》,主要表達了兩個觀點:一是認為《媽媽咪呀!》的故事“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相悖”、“難以引起中國觀眾的認同”;二是反對以引進經典音樂劇中文版的方式探索中國音樂劇發展之路,主張要么原汁原味引進西方原裝的作品,要么“從核心部分入手”,強調音樂劇“民族化創作策略首先就是要在題材選擇、主題內涵上下足功夫”,嘲諷像《媽媽咪呀!》中文版這樣的探索屬于“換湯不換藥式地搬演”,并斷言“從外在到內在的簡單模仿都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證明《媽媽咪呀!》的故事“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相悖”,作者先搬來“一位中年女觀眾”,讓她說:“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