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帥與粉碎“四人幫”
葉帥確實打心里很欽佩華國鋒的膽略。對華國鋒主持解決“四人幫”,葉帥充滿信心。其實只要是稍微有點黨性良知的人,都會對“四人幫”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何況華國鋒呢?!
責任編輯:陳明洋 劉小磊
葉帥確實打心里很欽佩華國鋒的膽略。對華國鋒主持解決“四人幫”,葉帥充滿信心。其實只要是稍微有點黨性良知的人,都會對“四人幫”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何況華國鋒呢?!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如今都已垂垂老矣!回首這場席卷了中國大地每個角落,震撼了世界的政治風暴時,不同境遇、不同立場的人,都會做出深刻的反省和深思。但無論當年的境遇和立場如何,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如今仍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正因為如此,粉碎“四人幫”,終結“文化大革命”,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粉碎“四人幫”,有一個歷史過程,是我黨和全國人民,與“中央文革小組”及“四人幫”長期斗爭的歷史的繼續和終結。在這場斗爭中,大批革命元勛、志士仁人,還有眾多無名烈士、黨員和人民群眾壯烈犧牲;也有不少人因為極“左”狂潮中的盲動而喪命,特別是那些青年學生。對前者,我們痛悼;對后者,我們痛惜!這一場付出血的代價、血的洗禮的政治風暴,留給我們太多反省與深思。
華國鋒和葉劍英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北京市民慶祝粉碎“四人幫”的游行。 (采自《“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圖)
首場較量
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這場內亂剛剛發動之時,我也被極左思潮弄得昏頭轉向,與世浮沉。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展開,造反派瘋狂地打、砸、搶、抄和“中央文革小組”的反黨亂軍,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奮不顧身地起來捍衛黨的領導,反對造反派沖擊黨、政、軍,他們的行動深深地教育了我,令我開始對極左行徑有了懷疑,逐步深化了認識。這種抗爭,同樣教育和啟迪了我黨絕大多數高級干部及領導者,使他們逐步認識到“文革”將要帶來的劫難,從而奮起抗爭,堅決與“中央文革小組”一伙人展開激烈的斗爭。所謂“二月逆流”,就是這場斗爭的首場較量,其核心是老同志們在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搞這場“文化大革命”還要不要黨的領導,應不應該將老干部都打倒和人民軍隊的問題。
這個核心問題,始終貫穿在整個“文化大革命”中。記得在“大鬧懷仁堂”會議之前,葉帥在政治局會議上當面質問陳伯達,說:“老夫子,你是大理論家,我們是文盲、白丁,上海奪權要成立人民公社,那還要不要黨的領導?政體改變了,國體是不是也要改?”葉帥隨后當面向毛主席報告了他與陳伯達干了一仗的情況,毛主席接受了葉帥的意見,后來說“還是叫革命委員會好”,讓上海把人民公社的牌子取下來。“大鬧懷仁堂”事件,老同志們同聲譴責“中央文革小組”一伙人的倒行逆施,啟迪人們去認識這場“文化大革命”的性質。
廬山會議的復雜方面
關于1970年廬山會議上的那場政治風波,我覺得應看到其復雜的方面。一方面是林彪等人因“中央文革”對他們所掌控的權力造成威脅,來個“清君側”,翦除異己,這是無法翻案的;另一方面,也的確有眾多的中央委員,特別是老干部們,如最具代表性的陳毅老總等,完全是出于對“中央文革小組”一伙禍國殃民的不滿而奮起聲討。還有三位上將,上書毛主席要求處理“中央文革小組”,幸虧周總理冒著風險,機智地保護了他們。廬山會議大有“炸平廬山”之勢,確實是因為有那么多的中央委員對“中央文革小組”的倒行逆施同仇敵愾之故,絕不是上了林彪等的當、被煽動起來的。那個著名“簡報”的負責人李雪峰等,最終不也證明他們并非與林彪為伍而得到了平反嗎?可見廬山會議有其復雜的另一面。
廬山會議,林彪打錯了算盤,以為利用大多數中央委員對“中央文革小組”不滿,挾勢可以令毛主席就范,卻適得其反,引發了毛主席對林彪一伙的高度警惕,下決心要清除他們。他在發表“我的一點意見”之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