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海鮮,兇猛污染

珠江口生蠔含銅超標740倍,在中國1.8萬公里海岸線并非孤例。大量的海洋公報和研究報告顯示,海產品正飽受重金屬、赤潮和有機物之害,有機物有致癌之虞,但研究和檢測卻長期被忽視。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沈念祖

珠江口生蠔含銅超標740倍,在中國1.8萬公里海岸線并非孤例。大量的海洋公報和研究報告顯示,海產品正飽受重金屬、赤潮和有機物之害,有機物有致癌之虞,但研究和檢測卻長期被忽視。

當廣東媒體正在聚焦珠江入??谏栥~含量超標740倍時,2011年10月9日中午,在溫嶺市溫嶠鎮橫路頭村,地處中國重要海水養殖基地之一的樂清灣,黃有根正在吃碗里的生蠔煎雞蛋。

這名48歲的農民不吃自種的稻谷已有8年。自從村中頻發的癌癥被證實與重金屬污染有關后,他一直小心翼翼。但現在,海產品也許將不得不成為他新的飲食禁忌。

這是中國近海污染的寫照。近年來,陸源污染持續威脅1.8萬公里的海岸線,重金屬污染日趨嚴重。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除了重金屬之外,更直接的危險來自赤潮,而有機物污染,可能是最為致命的威脅,但卻被忽視。

(明鏡/插圖)

陸源污染之禍

10月2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2010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稱,2010年珠江八大入??跀y帶入海的污染物約108.1萬噸,導致部分貝類體內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

海洋環境檢測人員告訴媒體,重金屬污染很大程度來自化工企業的偷排污水匯入近海。這種陸源污染普遍存在于漫長的海岸線。樂清灣污染是陷入工業包圍中的沿海城市一個縮影。

“金、銀、鈀、稀有金屬……”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固廢拆解業在當地興起以來,黃有根對這些能換取金錢的貴金屬名稱,早已耳熟能詳。

“鼎盛時期,臺州至少超過4萬人在做電子拆解。”溫嶺市一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于年拆解量達兩百多萬噸,一度成為“我國最大的廢舊電機拆解基地”。村民們使用強硫酸和硝酸提煉金屬成分,巨大的污染一度讓清澈見底的桐山溪魚蝦絕跡。

“污水經排澇隧洞直接進入樂清灣,水體污染嚴重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產量和質量,污水排放嚴重時甚至造成養殖業區域內生物體的大面積死亡現象。”一份《樂清灣漁業環境中重金屬污染調查及累計分布規律研究》報告稱。

重金屬污水順流而下,一直匯入海洋,最終積淀在海鮮,特別是貝類體內,最終戕害食客健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