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換球桿 兩岸打出試探“球”
在兩岸關系持續僵持的敏感形勢下,2001年,島內“反獨”名將、前“參謀總長”、“行政院長”郝柏村上將首開最高級別退役將領率團參訪大陸先河,表達反“臺獨”、求緩和愿望。
責任編輯:姚憶江
兩岸軍人性格、語言方式、作風雷同,容易消除隔閡,破除成見
“槍桿換球桿,打球不打人,兩岸一家親”
解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兩岸軍事互信尚處初始階段,進展緩慢不足為怪
退役將領引發“波動”
多年以來,兩岸交流以經濟議題為主,政治議題則較少觸及。
2011年10月10日,兩岸同時在辛亥革命百年進行歷史呼應,旋即成為解讀兩岸未來的風向標。先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呼吁兩岸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則稱“辛亥是兩岸共同資產”。
兩岸訴求主軸截然不同,且對臺軍售水深火熱,所以許多人認為,兩岸最大的障礙是軍事互信機制尚未建立。
不過,此前一個偶然的炒作,將潛行持續十年的兩岸近50名重量級退役將領的“球敘”活動,迅速推到了臺前,引起國際關注。
在2011年6月6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山·黃埔·兩岸情”座談會上,傳出了臺灣退役將領“無論國軍、解放軍都是中國軍隊”的言論小插曲,這引起臺灣島內強烈反彈。
馬英九不得不要求“國防部”、退輔會和“陸委會”查證,并研擬相關行為規范,作為日后退役將領集體赴大陸的行為準則,并以停發退休俸棒喝。
不過,隨后“此事件不排除有新聞誤傳的可能,但卻是一個教訓”的表述,則被視為給足了“登陸”退役將領面子。
受此影響,黃埔同學會為紀念辛亥百年舉辦的“黃埔論壇”亦被迫降格,原本應邀與會的臺灣高階退役將領都被馬政府打招呼,抱憾不能出席。用原國民黨名將張治中之子張一純的話說,“島內選情復雜,要體諒馬英九的難處,對他要求不要過高。”
中國黃埔同學會會長林上元表示,馬英九原本對臺灣退役將領參加“球敘”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選戰在即,馬怕被綠營抓住把柄,對其選情不利。
而大陸似有默契,亦采取相應舉措,主動為急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