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制造了VIE恐慌
外資投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協議控制模式,一直以來被默認存在,也造就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黃金十年。盡管誰也不知道取締這一模式究竟會帶來什么好處。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黃超
外資投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協議控制模式,一直以來被默認存在,也造就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黃金十年。盡管誰也不知道取締這一模式究竟會帶來什么好處,但這種傳言已經鋪天蓋地。制造這種恐慌的意圖是什么?
“看來發財得趁早??!”2011年9月28日,移動廣告公司多盟(Domob)首席運營官張鶴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
這一天,他在北京接待了多盟投資方之一的紅點創投合伙人。張鶴打算問投資人一個問題:VIE的風波對多盟這樣未來瞄準海外上市的公司是否有影響?
9月18日,路透社的一篇報道在資本界和互聯網界掀起了一股VIE恐慌。該文稱,中國證監會的內部報告建議,對VIE結構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消除VIE結構。
十天后,上海證券報一篇報道稱,該消息純屬誤傳,實際情況是:證監會某研究部門人士日前撰寫了一篇關于協議控制模式(VIE)的研究文章,供內部交流參考使用,遠非所謂上報國務院的“研究報告”,這篇文章經非正式渠道流出,又被媒體訛傳,產生了較大影響。
盡管如此,這一真假難辨的消息已經在互聯網圈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支付寶的股權爭奪風波,引爆了針對VIE的爭論。 (張建輝/CFP/圖)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在微博上直言,國內所有拿到融資的互聯網企業,包括上市和未上市的,全部是VIE結構,當然也包括京東商城。如果清理VIE,將引發互聯網劇變,并讓電商業的冬天提前到來。
最擔心這一政策變化的是那些互聯網創業者。他們剛跟投資人簽訂了投資合同,錢還沒有到賬。他們擔心,一旦VIE監管變嚴,錢何時到賬將是個問題。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跟創業者從簽訂投資協議到資金到賬,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就能走完所有程序,現在需要4-6個月時間了。
“規則沒有變,只是批得慢了。”在朱嘯虎看來,就算VIE關上一扇門,肯定會有另外一扇窗打開。最壞的結果也就是VIE設計多出額外的監管手續而已。
無奈的制度設計
過去十余年間,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通過VIE敲開了海外資本市場的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