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醫生看慣了生老病死?
2011年初,因愛人分娩在即而入住本市一家頗具盛名的婦科醫院。出于種種考量,我們決定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來迎接寶寶的出生,在待產室,經過一個上午的產前多次劇烈陣痛,身心疲憊的妻子終于進入了產房。在外焦急等待的我,滿以為很快就可以迎接新生命的降臨。不料卻接到了主治醫生從產房內打來的電話,說妻子子宮內有肌瘤,無法正常自然分娩,讓我來決定是否進行剖腹產還是繼續進行自然分娩,考慮到陣痛給妻子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繼續進行自然分娩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我當即要求醫生進行剖腹產,并請求醫生馬上進行手術,因為此時陣痛正越來越使妻子無法忍受,但主治醫生卻慢條斯理地從產房出來,從值班室里取出一沓風險告知書,“無比耐心”地開始向我解釋剖腹產手術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并要求我進行簽字,但此時心急火燎的我怎能靜下心來聽她的解釋呢?不等她介紹完畢我就進行了簽名并再次央求她馬上進行手術,并承諾自愿承擔風險。也許是不滿于我打斷了她的介紹,主治醫生并沒有告知我是否要馬上進行手術就走出門外,不知所向。在隨后的4個小時里面,沒有人來告訴我手術什么時候開始,也沒有醫護人員對獨自躺在產房里備受陣痛折磨的妻子采取任何護理措施。4個小時的產前陣痛是怎樣的難以忍受,作為男人,我無法體會,但看到妻子獨自在產房忍受痛苦,甚至因為過于疼痛而不由自主的叫喊受到醫護人員訓斥時,身為病人家屬無奈的憤懣以及對醫院極度不滿的種子在心里已經發芽、長大。
也許因為醫護人員每天看慣了生老病死,所以他們才會在聽到妻子因陣痛喊叫時沒有采取任何醫護措施,而是說“別喊了,喊什么也沒有用,我們見多了”;也許是因為病人多醫生少,手術要排隊,我們才需要等4個小時;也許是醫生目前僅僅習慣于告知手術風險并要求患者進行免責簽字,還不習慣為緩解患者家屬焦急心情而對手術安排等細節進行告知,也許,還有很多也許。
網絡編輯: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