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談傳統:我們能做文化的墊腳石
從秋瑾、林覺民歷數到丁玲、魯迅,蔣勛相信中國傳統里最了不起的,還是來自黃土的生命力量。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鐘瑜婷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啟示我,如何把歷史抱緊;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輕輕告訴我,不要喧嘩!
——聞一多
臺灣學者蔣勛給各種各樣的人講過美學。菜市場的小販,名媛貴婦,服刑的犯人、每天工作到23點、8年不休假的臺企金領。題目五花八門:漢字之美、唐詩宋詞、孤獨、情欲、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紅樓夢……
盡管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聽眾,講過各種或艱澀、或古雅、或切近但卻難以啟齒的話題,2011年10月8日晚上,在容納千人的北京劇場,64歲的蔣勛還是有些緊張。他不知道他的演講將在一票未知的觀眾中引起什么樣的反響。
蔣勛胸前的這塊玉是春秋時代劍的飾品,他一直覺得這跟蘋果公司的Shuffle 很像,他也認為喬布斯“一定從中國的玉器里得到了很多靈感”。 (商華鴿/CFP/圖)
演講名為《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蔣勛的同名著作在大陸出版,書是他最近談美演講錄的集合。它以美和軟實力為標的,大部分篇幅卻在談傳統。演講時蔣勛拋開了書里的現成闡述,從剛去世的喬布斯談起,最后竟還是落到中國的玉文化和莊子。
蔣勛算得上“果粉”,追蘋果的產品追了十幾年。喬布斯離世,他甚至也想去獻花,但最終是下載了喬布斯從1984年“出道”到去世前的許多照片,逐年排列,看他從一個“打著領結推銷自己產品的強壯粗俗的美國人”,變得越來越消瘦,眼神卻越來越漂亮,仿佛可以洞穿對面一切,一直看到“空”。
或許因為要講喬布斯,蔣勛特意把一塊玉戴在胸前。那是春秋時代的玉劍飾,尺寸和造型跟他后來買的iPod Shuffle很像。蔣勛認為“喬布斯一定從中國的玉器中得到很多靈感”。沒有直接證據,美學上的聯想卻列舉了很多:蘋果產品特別重視“觸摸”功能,而玉正是觸覺的文化;蘋果的白色系產品有玉的色彩和光澤,舊金山的玉器收藏遠比臺灣成熟……
喬布斯在現代工業設計中再現了玉的美麗,蔣勛卻并不認為這個美國人懂得玉文化的真諦:“玉是古人類的工具,是石器時代的回憶。按理說青銅器出來之后,石頭的器具就沒用了,下場是被丟掉??墒悄菚r候中國人大概特別戀舊,不但不丟,還把它戴在身上。玉器文化里有中國很驚人的美學。”而以蘋果為代表的現代個人電子消費產品,卻意味著越來越快的更新和丟棄。中國13億人口,被頻繁換代這種商業倫理裹挾的人太多了。
接受南方周末專訪,話題仍然圍繞“傳統”展開。不僅因為蔣勛當年從傳統出逃,成年后卻成為傳統最優雅的傳播者,也因為恰逢又一個“一百年”的紀念。從秋瑾、林覺民歷數到丁玲、魯迅,蔣勛相信中國傳統里最了不起的,還是來自黃土的生命力量。
文化有花季,但也許我們不在那里
南方周末:你這本談美的書絕大部分篇幅都在講傳統,從臺灣民間的傳統技能,到《桃花源記》、《富春山居圖》到《長恨歌》。為什么?
蔣勛:在臺灣這二三十年因為電子產業的發展,生活形態改變很大。大家有一點迷信現代科技,因為在里面可以賺錢。這時候,我反而會想一首唐詩在這樣的時代有什么意義,或者元朝畫家黃公望畫的一幅《富春山居圖》,我們今天的人怎樣看它。
我這本書里也講到埃及的雕像多漂亮,希臘的雕像多漂亮,印度的雕像多漂亮,最后把中國馬家窯的泥偶拿出來擺在那里。別人會覺得怎么那么小那么可憐?可是我跟他們說那是一個了不起的生命哲學:他就是黃土里的人,他無名無姓,他也可以被人家踩踏到最卑微,他還活著。他一點都不偉大,可是偉大的埃及公元前332年就被亞歷山大滅了,但中國還在。
所以中國那個偉大就是平凡做人。也許今天中國都還不知道,因為它在大國崛起的部分里,它恰恰不知道那個窯洞的生存力量是多么強的力量。好作家是有的,像余華他們寫《活著》是碰到一點這個東西的。
南方周末:這個時代,尤其在中國這么廣袤的國土上,有沒有一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