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突變”
某種意義上,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正將孤懸世界已久的緬甸重新拉回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之中?!板X在中國似乎意味著一切,但緬甸不是?!?/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賀文婷
“這幾十年,華人給政府的印象就是,我們不參與政治,政府做什么我們都不反對,所以,他們才對我們終于放心了。”
某種意義上,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正將孤懸世界已久的緬甸重新拉回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之中。
“錢在中國似乎意味著一切,但緬甸不是。”
賣報小販展示,昂山素季和昂山重上頭版。 (南方周末記者 冉金/圖)
“必須按人民愿望辦事”。
2011年9月30日,緬甸總統吳登盛突然宣布任期內擱置中國在緬投資修建的密松水電站項目,一時間舉座皆驚。其理由是:水電站可能會破壞伊洛瓦底江沿岸的自然生態和人民生計。
已經在建的水電站突然中止,意味著中緬雙方在經濟利益上都損失巨大。且不說這是一項由兩國政府簽署合資修建的“國家工程”,是中緬達成協議的7座水電站中的第一座。
伊洛瓦底江——養育緬甸的母親河、“圣河”,在緬甸民眾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事實上,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水電開發是2009年由前軍政府做主與中國政府簽署的協議,并未征求民眾意見。
緬甸,就是“沒電”
8月,緬甸的雨季。一場短暫的暴雨后,夜幕低垂。
曼德勒玉石市場外,阿能盤坐在自家棚屋外的大樹下出神。一只蜥蜴跳到他的腳邊,昂首佇立。周圍的一切是如此熟悉,從他出生就從未有任何改變。
白色的牛車在鄉間小路上緩緩而行;臉上涂著“塔納卡”(緬甸當地一種樹木制成的護膚品)的婦女身著長裙,頭頂貨物,沿古老皇宮的護城河曼妙走過;套著“籠基”(緬甸特有的一種圍裙)的男人們三三兩兩閑坐于樹下,嘴里嚼著樹葉包裹的檳榔,突然給你一個唇齒血紅的微笑。
這里難見盜搶,卻隨處可見佛龕和吊在樹下供過路人解渴的水罐。與世隔絕的桃源景致背后,政治命運坎坷多舛。
21歲的阿能是出生在緬甸的第三代華裔,數月前,他剛剛放棄了在中國昆明的工作,回到了緬甸。阿能生活的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但在他看來,與中國城市林立的高樓和繁華的世相相比,簡陋得“只能算農村”。
緬甸至今維系著原始的農耕文明,70%的GDP來自農業,幾乎沒有工業;這里是電視、手機、網絡最晚進入的國家之一;長期為電力緊張所困擾,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到夜晚一片漆黑。即使是最大的城市仰光,發電機也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當地華人因此戲稱:緬甸,就是“沒電”。
2010年11月,緬甸舉行了20年來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3月,又從議會中選出了總統。把控緬甸政權二十多年的軍隊強人丹瑞宣布退休,其副手、前政府總理吳登盛脫下軍裝,成為了新政府的首任總統。在軍方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