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渣遺禍
云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揭開了致癌鉻渣的治理困境。六年來,一場幾乎折戟的國家整治風暴也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南方周末記者調查了當年治理方案中41處鉻渣堆存點中的部分企業,力圖呈現一份民間調查,并探求擱淺緣由。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沈念祖
整治已六年,耗資數十億,三百萬噸仍猶存
云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揭開了致癌鉻渣的治理困境。六年來,一場幾乎折戟的國家整治風暴也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南方周末記者調查了當年治理方案中41處鉻渣堆存點中的部分企業,力圖呈現一份民間調查,并探求擱淺緣由。
2011年8月10日,云南曲靖,雖然鉻礦渣被運走,但是表層土壤還是會滲透出各種顏色的有毒物質。 (東方IC/圖)
一場關于鉻渣整治的行動正在舉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這一輪整治始于云南省曲靖市陸良化工公司(以下簡稱“陸良”)的污染事件。2011年8月份,“陸良”將總量五千余噸鉻渣非法丟放,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污染。9月23日,環保部即表示,將在兩年內解決全國現有鉻渣遺留問題。
其實,早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與原國家環??偩致摵铣雠_了《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要求在2010年底前,所有歷史堆存鉻渣實現無害化處置。國家發改委并為此劃撥了大量整治資金。但最終19個?。ㄗ灾螀^、直轄市)中,全部處置完畢的只有7個。當初的舉國承諾,幻為半紙空文。
資金被挪用和技術瓶頸,是上一輪整治行動幾乎折戟的重要原因。由此觀之,云南陸良事件并非偶發。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全國調查發現,鉻渣仍在危害中國。
致癌"渣滓山"
到1988年,國家對鉻渣的處理依然沒有規范要求,鉻渣堆放在水邊,往江河湖海排放污水。
“同生化工廠還在生產的時候,村內黑煙滾滾,不少人得了癌癥,后來停產了,才有所好轉。”2011年10月13日,天津市周莊村的一名婦女說,“那時候,莊稼經常病死,買菜的,只要聽說是李嘴村、周莊村種的菜都不買。”
這是天津惟一生產鉻化合物產品的化工企業,因污染嚴重于1988年停產關閉。狀如兩座小山的鉻渣靜靜地躺在廠區,與周莊村、李嘴村相隔只有數百米。如果沒有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事件,它可能還不為外界所知。
當地人將這兩堆鉻渣稱為“渣滓山”。“渣滓山”被黑色篷布覆蓋,外砌圍墻。圍墻的墻根、墻外馬路上的泥水、10米以外的溝渠里全都呈黃色。
村民們稱,圍墻每隔幾年就因腐蝕而倒塌,然后再砌。最近,為了應付檢查,“渣滓山”圍墻才被粉刷一新。
2011年8月,綠色和平環保組織赴此調查,發現同生化工廠外墻積水、污水井內所含六價鉻濃度,分別高出五類水標準中的六價鉻限值的7529倍和28倍。
據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統計,目前,尚有三百余萬噸鉻渣遍布全國,不少鄰近居民區。而黃河、湘江、嘉陵江等重要水系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