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詮釋大學
一個大學,校際交流與傳播,傳統手法是做本介紹手冊。這類東西可以說是大學的名片,展現大學的理念、文化與風格。其內容不外乎歷史沿革、師資和學生、組織機構,設施等情況。但就是這些內容,怎么個弄卻是大有文章。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徐麗
一個大學,校際交流與傳播,傳統手法是做本介紹手冊。這類東西可以說是大學的名片,展現大學的理念、文化與風格。其內容不外乎歷史沿革、師資和學生、組織機構,設施等情況。但就是這些內容,怎么個弄卻是大有文章。
翻開中國大學的那些個介紹手冊,首先設計水準低下,再加上官本位習氣作怪,往往面目可憎。本校沿革的寫法,沒有完整的歷史,也少見反思甚至還有竄改。師生介紹中,師以官貴,而生則不見蹤影。大學主體的師生往往成為了陪襯甚至連陪襯也不是。弄的不成樣子。而海外的許多介紹手冊,則生動活潑得多,而且設計也講究,有些好的甚至會成為我上課的案例。
而一本由臺灣政治大學游本寬教授贈送的《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影像書》,更從根本上顛覆了此類手冊的習慣做法,也讓我開始對于可能出現新型的大學介紹手冊而抱持一線希望。據游教授介紹,2009年春,《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影像征集,是一個蠻生動的校園活動。短短一個月內,有二百多位師生參與,投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