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僵尸公司”的生財之道
"長達十年的國有與私有輪回之后,上市公司*ST盛潤重新以“殼公司”的角色投入國企集團懷抱,這是一場“既吃國家,又吃股民”的內部人財富游戲。"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長達十年的國有與私有輪回之后,上市公司*ST盛潤重新以“殼公司”的角色投入國企集團懷抱,這是一場“既吃國家,又吃股民”的內部人財富游戲。
不能破產、不能退市的*ST盛潤們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畸形兒。 (東方IC/圖)
2011年10月18日,*ST盛潤跌停。在此之前的十多個交易日里,這只股票有過9個跌停板。
不要以為這是隨A股頹勢的正常下跌——從8月10日至9月26日,這只股票曾連續拉出18個漲停板,漲幅高達140%。
有人稱*ST盛潤為“ST金泰第二”,言外之意就是這是只令人瞠目的“妖股”。
事實上,在此前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ST盛潤作為一家沒有任何主營業務與營業收入的“僵尸公司”,背負著高達數十億元的債務,只能靠債務重組和變賣資產勉強維系上市資格。
這家“僵尸公司”為何遲遲不能破產或者退市?支持它持續生存至今的動力來自何方?在茍延殘喘地苦熬數年之后,竟然等來了堪稱特大利好的重組,最大獲益者是何方神圣?
“我們主要做股票經營”
2011年8月10日,停牌一年多的*ST盛潤伴隨著一則重組公告正式復牌。公告稱,公司擬以4.3元/股的價格,新增發行9.38億股股份換股吸收合并富奧公司。富奧公司是由一汽集團將其所屬的9家全資和8家合資零部件企業合并組建而成的。
也就是說,如果重組成功,*ST盛潤將搖身一變成為凈資產近2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公司。
而持續下跌,源于市場對9月26日2600多萬股限售股解禁的恐慌。
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位于深圳泰然工業區的盛潤股份公司,一位身著便裝的女士坐在前臺無聊地玩弄著手機。記者表明身份,并表示想了解公司重組后的業務變化情況。該女士愣了愣后,向記者表示,“我們不做業務,主要是做股票經營的”。
這種不經意間的奇怪回答,意外地點明了這家上市公司過去多年的經營實質。
據*ST盛潤的歷年財報顯示,該公司自2006年以后便沒有任何主營業務,之所以至今尚未退市,全靠2006年回撥壞賬準備金和2009年拍賣房產所帶來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