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政道與楊振寧之爭

李政道與楊振寧之爭,旁人絕難置喙,也不可能以息事寧人的和稀泥方式解決,最終還是必須斷一個是非曲直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政道、楊振寧之爭,旁人絕難置喙,也不可能以息事寧人的和稀泥方式解決,最終還是必須斷一個是非曲直的。

江才健所著的《楊振寧傳》在2002年由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出版,那無疑是楊先生八十大壽的最好賀禮。歲月如流,如今楊先生九十大慶即將來臨,這本傳記由廣東經濟出版社推出大陸版,時間上亦是恰到好處。江才健出身數學系,后來成為《中國時報》記者,他的成名作是《吳健雄: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1996),《楊振寧傳》則是隨后又一力作,前后足足花了四年功夫。為此他遍訪美國、港、臺和大陸學者,多次與楊先生深談,更在書中對大量一手資料的來源詳加注釋,因此它之全面、詳細和煞費苦心,是無可置疑的。然而,寫楊傳有個大問題無法回避,那就是人所皆知的“李政道、楊振寧之爭”。在這本《楊振寧傳》的“后記”中,江才健提到,由于他反對李政道推動臺灣參加美國的高能粒子對撞機計劃,所以李政道對他為寫此傳而希望訪談的請求置之不理。這樣,他對此爭議的處理,基本上就只能夠采取楊的說法了,因為所有與那個大發現關系密切的其他物理學家對此敏感話題都采取“等距”或者沉默態度,不愿意或者無法討論其中關鍵細節。所以,他寫這本書有不小壓力,“比起吳傳辛苦許多”。但他也沒有退縮,用了足足一章來討論楊李的合作與分手。這樣,此書當年一面世,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如今它與大陸讀者見面,想來不至于再一次引發那么強烈的反應吧。但對那些波瀾的前因后果,大家可能仍然感到好奇。這里我希望就此事件為大家提供一個也許不那么熟悉的視角。

青年時期的楊振寧(右)和李政道,兩人于1962年終止合作。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

認識楊先生多年了,但說來奇怪,和他的事情沾上一點邊,卻是從李政道開始。那是1970年的夏天,我從研究院出來不久,很幸運得到機會參加了在艾利齊(Erice)舉辦的暑期工作營。那是意大利物理學家齊切奇(Antonino Zichichi,其人有意大利物理學教父之稱)在西西里島山上一個小鎮所辦的理論物理講習班,名家薈萃,氣氛熱烈,更有山林清幽、風光如畫之勝,所以年輕學者趨之若鶩。上世紀六十年代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