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圖書觀察】再補一堂憲法學課
近些年,受各類“律政劇”的影響,與美國最高法院和彼岸“熱點案件”相關的圖書,開始成為暢銷書榜單上的新寵。
責任編輯:劉小磊
【法政篇】
受題材限制,能夠進入公共閱讀領域的法政類圖書,尚為數不多。近些年,受各類“律政劇”的影響,與美國最高法院和彼岸“熱點案件”相關的圖書,開始成為暢銷書榜單上的新寵,如《風暴眼:美國政治中的最高法院》、《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云》、《最高法院的陣形:最高法院中的新右翼集團》、《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等等。
《論自由》
算上新近出版的孟凡禮譯本(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8月),約翰·密爾的《論自由》一書,已經有九個中文譯本。能被諸多學者反復翻譯,本身就說明這本經典的價值。問題是,已擁有嚴復、許寶骙等譯本的讀者,還有必要閱讀2011年的新譯本么?
答案是:很有必要。因為譯著的價值,與譯者對原著的領悟程度、對原意的傳達能力有密切關系?!墩撟杂伞肥且槐?9世紀的小冊子,表面討論的是思想、言論、個性自由的重要性,核心思想卻是如何節制公權,防范“多數人的暴政”,這也是嚴復將Liberty譯為“群己權界”的原因。美國最高法院近百年來關于言論自由的判例,就大多包含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