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圖書觀察】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張立憲主持修復的《共和國教科書》,有嘆為觀止之感,不僅收入了“新國文”和“新修身”,還將“教科書”和“教授法”一網打盡,同時還收入了一冊《公民須知》,可謂竭澤而漁。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史篇】

1975年,一位兵工廠工人和一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相遇。當時前者二十來歲,后者六十有余,但身份和年齡沒有構成思想交流的障礙,兩人由此開始了三十余年的交往,風雨無阻。老教授是周輔成先生,小青工是趙越勝先生。趙越勝在《燃燈者:憶周輔成》(湖南文藝,2011年9月)里回憶了兩人交往的細節,幾近完美地實踐和示范了“薪火相傳”的精神。在我看來,與羅爾綱的《師門五年記》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輔成尤為推舉拉波哀西《自愿奴役論》的觀點,要想改變受奴役狀態,“只要自己不反對自己就行了”。“自己不反對自己”,這似乎是一個退無可退的底線,但是在鼓勵服從以致盲從的年代,又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需要付出沉重代價。

抗戰時期就與唐君毅、牟宗三等朋友創辦《理想與文化》雜志,周輔成可謂德高望重,但因為不合時宜,逝世時校方全無表示。趙越勝從兵工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