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數學天才缺什么

中國似乎從來都不缺少“數學天才”,每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獎牌獲得情況總是令人振奮。但同時,中國在國際上做出一流工作的數學家又顯得那么少。這究竟是為什么?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中國的數學尖子并不是自身欠缺什么,而是缺少機會,缺少一流數學家熏陶和指導。要成為一流的大師,一般情況下就要跟國際一流的導師去做。

2011年10月,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劉嘉憶成了媒體的焦點。起因是他“花了一晚上”就解決了數理邏輯領域的“西塔潘猜想”。這個猜想雖然并不古老,但也是數學家們十幾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劉嘉憶本名劉路,“劉嘉憶”是他寫論文時根據“6+1”的諧音而取的筆名。

劉嘉憶很快就得到了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推薦,希望他能夠得到破格培養。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林群院士是推薦者之一,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不就是讓這位大學生提前一年做研究嗎?”其他簽名推薦的院士還有李邦河和丁夏畦兩位。

無獨有偶,來自天津的張炘煬剛剛在9月份開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博,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生——只有16歲。他的研究方向是基礎數學。

“近些年,國際數學教育大會每屆都會有一個關于天才學生培養的專題討論,很多國家都特別關注天才兒童的教育。”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曹一鳴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像美國,有些州通過立法的方式來保障對這些學生進行研究、培養和幫助。”

中國似乎從來都不缺少“數學天才”,每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獎牌獲得情況總是令人振奮。但同時,中國在國際上做出一流工作的數學家又顯得那么少。這究竟是為什么?中國數學天才欠缺了什么?

印度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拉馬努金被英國大數學家哈代發現的故事已成為數學史上的傳奇。當拉馬努金在33歲的年紀上因病去世時,哈代認為,拉馬努金的悲劇不在于其早逝,而在于其發現得太晚&m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