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示女兒書
我們希望你對父母的愛有所體會,有所回應,但不希望你把我們的愛當作負擔,那或許是我們的愛有某種不得體的強加,你應當明白地告知我們,也算對我們做父母的一種成全和完善。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楊海泉
愛女:
想到要給你寫信,真有一種萬千言語涌梗心頭,而無從說起之感。按理說,我們的交流基本是順暢的,在特定情境下,爸爸也不是沒給你寫過信,但我依然覺得有些角色上的交流障礙。有人會說,做爸爸的與女兒交流還有什么角色上的交流障礙呢?爸爸不是個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的人,但我深感你對我所說的話,常如風之過耳,激不起多少漣漪。同樣一句話,換成老師或者爸爸的朋友說給你聽,你可能聽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你這是在重復證明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復次,再超脫的人,都難以超脫到對自己子女毫無期望,爸爸也未能免俗。本來時下學生讀書就不輕松,于今你又處于相對叛逆的青春期,故為父生怕說得過多給你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雖然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但我也借老師之要求而給你寫信之機,向你坦白為父的一些想法。
如今你已十五歲,到了古代女子的及笄之年,剔除其結婚之意外,算是古代女子的成年禮,亦如到了弱冠之年的成年男性一樣,視野越來越廣闊,見識越來越深刻,閱人越來越多,交友面亦越來越寬廣。古語謂友直、友諒、友多聞,當然是一個不容易做到的高標準,但西諺有謂“要看一個人,先看他交什么樣的朋友”之說,故交友不可沒有一種消極意義上的謹慎。什么叫消極意義上的謹慎呢?那就是不可濫伍隨流,而是要有所選擇。雖如此說,但我并不是要你同完人交往,世上不存在這樣的人。明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