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道場非官場市場,佛門須清凈純潔
在“官僚化”和“商業化”的潮流之中,在權力和金錢交織的利益格局里,佛教還如何向信眾宣揚清規戒律,幫助他們實現心靈的凈化與靈魂的安頓?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狄更斯的這段名句似乎可以用來形容當下中國佛教的境況。說佛教處于最好的時代,是因為自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近十幾年來,佛寺如雨后春筍般重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景重現華夏。但另一方面,佛門丑聞層出不窮,公眾對于佛教人士腐敗的質疑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近日,備受輿論關注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再次陷入傳言漩渦,有人在網上以“少林寺弟子”名義發網帖稱:“釋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億美元存款,在美國、德國都有別墅,他曾經跟某大牌明星有染,而且還包養一名北大女學生,并且跟其育有一子,現在母子住在德國!”而僅僅在幾個月前,也有網絡傳言說釋永信因嫖娼被抓。少林寺方面對以上傳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