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祖國測空氣

PM2.5指標遲遲未列入國家空氣質量體系,民間掀起了熱熱鬧鬧的自測行動,如雨后春筍,大有“倒逼”官方發聲的趨勢。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沈念祖 趙振江

PM2.5指標遲遲未列入國家空氣質量體系,民間掀起了熱熱鬧鬧的自測行動,如雨后春筍,大有“倒逼”官方發聲的趨勢。

整個十月,北京幾乎面如土色。

北京市民王海燕有時會很絕望:“我是不是不該生孩子?”國慶之后,她特地向兒子的幼兒園告假一個月,打算趁著秋高氣爽讓孩子體驗戶外游玩,然而如今一家人只能悶在家里。

一場突如其來的灰霾連綿不絕籠罩京城,沒有官方預警,也沒有事后解釋。美國大使館自測的空氣質量PM2.5指數反復跳上200大關,達到美國國家環保局認定的“非常不健康”、“危險”級別。

盡管美國大使館小心翼翼在官網解釋:“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是無法通過單一空氣監測站的數據得到的”,但是每個北京市民都能聞到空氣中嗆鼻的灰塵味,視野不遠處籠罩在灰霾中的高樓如同海市蜃樓。

最近北京環保局公布的每日空氣質量報告中,嚴重時也僅為“輕度污染”,如同“輕度追尾”令人捉摸不透。官方和民間的感受一如既往地缺乏共鳴,環保NGO和不少市民自發拿起空氣檢測儀器,走上街頭,開始自測PM2.5,通過網絡發布民間信息。一場民間自救行動開始推而廣之,堅毅中帶點無奈。

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

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粒徑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盡管民間呼聲甚高,但中國尚未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體系,通行的仍是PM10監測。
自己拿起檢測器

王海燕在一家出版社工作,2011年7月,她成了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檢測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2011年上半年,達爾問開始招募志愿者,測試室內甲醛濃度。達爾文創辦者之一馮永鋒說,既然官方數據千呼萬喚不出來,那么民間自測PM2.5總可以的。

2011年7月18日,王海燕帶著檢測器,上了公交車,從位于南三環的家到位于北京東三環附近的工作單位,又走進了十間辦公室。

在辦公室,同事們很好奇,有人想借儀器回家測,有人打算買一臺自用,也有人毫不在意,在抽完一支煙后,滔滔不絕說:“污染是地球發展的必由之路,你們阻擋不了。”

她暗想,以后有一天她或許得對兒子說,孩子,戴好防毒面具再出門。

王海燕一天自測的結果發現,上午空氣中的顆粒物普遍比下午少,有煙塵排放源的場所(如吸煙室、烤羊肉串攤)顆粒物明顯增多,而空調公交車比非空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