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GDP增長多快,減排都必須完成”——專訪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炳江
當不少國際組織削減了氣候變化的研究經費時,國家環保部低調增添了兩項新的強制性減排指標,而且,首次以國務院文件的方式,強制確定污染物總量控制作為環評的前置條件。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沈念祖 趙振江
當不少國際組織削減了氣候變化的研究經費時,國家環保部低調增添了兩項新的強制性減排指標,而且,首次以國務院文件的方式,強制確定污染物總量控制作為環評的前置條件。
這來自2011年9月7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一個減排任務層層分解的文件。2011年10月20日,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炳江接受南方周末專訪,詳解政策內情。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副司長劉炳江 (資料圖片/圖)
南方周末:“十二五”確定了總量控制目標后,如何分配到地方是個難題。這一次是怎么分配的?
劉炳江:確定各地減排指標的核心,是逐項污染物測算減排潛力。為此,環境保護部組織了二十多位專家,經過近兩年集中研究討論,進行了以省為單位的科學測算。減排潛力的測算沒有考慮各地的平衡問題,單純地研究技術上可達到的最大減排潛力,逐個列出各地測算出現的問題,統一確定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和參數。
在減排潛力轉化為減排指標時,研究各地提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采納各地的意見,綜合考慮各地環境質量狀況、“十一五”減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