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或臨“滅頂之災”
在全球光伏市場深陷寒冬之際,是選擇雙方互利,還是玉石俱焚?至少目前,美國選擇了“玉石俱焚”——“反傾銷、反補貼”的大棒已砸向中國光伏企業。此舉不僅可能引發歐盟連鎖反應,給中國光伏帶來毀滅性打擊,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針對中國新能源的貿易保護風暴。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趙振江 沈念祖
中美新能源貿易戰硝煙再起
在全球光伏市場深陷寒冬之際,是選擇雙方互利,還是玉石俱焚?至少目前,美國選擇了“玉石俱焚”——“反傾銷、反補貼”的大棒已砸向中國光伏企業。此舉不僅可能引發歐盟連鎖反應,給中國光伏帶來毀滅性打擊,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針對中國新能源的貿易保護風暴。
貿易大棒再次落下
屋漏偏逢連夜雨,深陷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再遭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場“劫難”。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光伏巨頭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聯合其他六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以下簡稱“雙反”調查)。
反傾銷是指對于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而反補貼則是為了維護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針對一國的補貼行為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按照相關流程,11月8日前后,美國商務部將決定是否立案,如果立案,則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
新能源已經成為最近中美貿易摩擦的新主題詞。一年前,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宣布就中國是否對國內清潔能源行業提供非法補貼進行調查,即“301”調查(詳見2010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中美新能源之爭——美國國家利益超越全球氣候大局》)。
時隔一年,“301調查”因為“補貼證據缺乏”不了了之,中國光伏行業剛以為打了一個勝仗,“雙反”調查隨之而來。
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自筑高臺,必然是雙困結局。 (曹一/圖)
“雙反調查”與“30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