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短短六年間,三一重工的總市值從40億變成了1370億,這一爆炸性的市值增長幫助梁穩根走上了首富寶座。這一切來源于三一重工在資本市場的嫻熟財技。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短短六年間,三一重工的總市值從40億變成了1370億,這一爆炸性的市值增長幫助梁穩根走上了首富寶座。這一切來源于三一重工在資本市場的嫻熟財技。
如果回溯到八年前,三一重工初登A股市場之時,公司凈資產近6億元,凈利潤近2億元。而上市兩年后,股權分置改革之前,三一重工總市值已達約40億元。但這僅僅是剛剛起步,隨后只用了六年時間,這家公司的市值就增長超過33倍,達到了1370億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
市值的劇增,不僅將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的梁穩根一舉推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而且在持有股權的公司管理團隊中造就了一大批億萬富翁。
在市場制度規范遠未完善的中國股市,大股東的“暴富”背后,似乎總是跟隨著無數的流言與黑幕。這一次也不例外,梁穩根成為新科首富之后,諸多質疑也隨之而生——三一重工的市值是如何爆炸性增長的?
在調查梳理了三一重工2005年以來的財務資料后,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這一系列“財富效應”的發端,似乎正起源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紅股模式”
縱覽三一重工市值劇增的過程,一個頗為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公司市值規模的增長,與其股份流通規模的擴張之間,總是保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從而使得公司股價與市盈率維系在一個對投資者具備吸引力的合理位置。
對于像三一重工這樣業績高速成長的公司而言,一個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在每年公司分紅時向全體股東贈送紅股以取代現金分紅:紅股的分配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公司為分紅而支付的現金,降低公司經營的負債比率;另一方面因股份規模擴大而下跌的股價,在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的支撐下,很快會回升至符合市場預期的合理價位。
實際上在上市后的2004年,三一重工就以資本公積金10股轉增10股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