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放開民企進口權, 可破解油荒困局
權力壟斷+價格管制的格局正是“油荒”不斷上演的原因,單單將板子打到“三桶油”身上,并不公道。而在輿論催逼之下,“三桶油”將成品油以低于市價的官價給民營油企,不過是將壟斷租金一部分白白送給民企。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國際油價暴跌幾個月后,2011年10月9日,成品油價終于降了每噸300元。但別高興得太早,在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省份的某些地方,買不到這每升便宜了兩毛多的柴油!因為國際油價復漲,“三桶油”實施控量銷售,“油荒”又來了。
這該怪誰呢?怪成品油定價機制?2009年設立的定價機制,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