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小悅悅事件,官員如何作為
一個代市民受過的市長不會丟份,一個市長愿意為市民道歉的城市值得尊重
責任編輯:蔡軍劍
一個代市民受過的市長不會丟份,一個市長愿意為市民道歉的城市值得尊重
一個兩歲女童的被碾事件,刺痛了整個中國的神經。網民和媒體鋪天蓋地的追問和反思,將矛頭指向父母、指向路人、指向社會。我卻認為,反思的光標其實也可以稍許移動到官員身上——小悅悅事件,官員如何作為?
這些年來,嚴厲的問責制度讓官員對突發事件的降臨膽戰心驚。事件發生,他們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推測或者確認這個事件與自己有沒有關系或者有多大關系,因為這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前途。所以,我們能夠理解為什么在一個突發事件后,官員一旦發現這個事件和自己的責任毫無關聯時那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但我要問的是:沒有過錯,無需問責,官員除了松一口氣,就不能有所作為了嗎?
伴隨著問責制度的動真格,是各種危機管理和危機公關培訓的熱門。但這種培訓容易形成一種功利性思維,那就是沒有危機,就不需要公關。而一個事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