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書店
“文藝青年們只去書店卻不買單,回家后精打細算地比較幾個網店后選擇價格最低的下單?!睍辍肮夂献饔谩毙獦I引起熱議。不少書店從業人員希望政府能減免稅收,像對新華書店一樣對待民營書店。
“當網絡書店越來越吸引讀書人的目光時,消失的不僅僅是一些傳統人文小書店,消失的其實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方式。”——《獨立書店,你好》(作者:薛原、西海固)
去北京看“萬圣”,去南京找“先鋒”,去上???ldquo;季風”,去杭州找“楓林晚”,去廣州看“學而優”,去臺北逛“誠品”……好的書店被認為是城市的文化地標,但越來越多的書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圖中。近日,鼎盛時期曾擁有30家連鎖門店的民營書店“光合作用”因歇業而引起熱議。
據《新京報》報道,10月29日,光合作用在北京的五道口店和現代城店遭到圖書供應商的“搶書”,被索討書店所欠債務。
光合作用創始人孫池通過《廈門日報》回應稱,目前光合作用確實遇到了困境,資金缺乏,所以拖欠了一些供應商的款項。而對于門店是否會關閉的問題,孫池的回答是:“我會盡力維持,直到連員工的工資也無法支付。不過如果有人暴力騷擾門店,不排除實行關閉。”
光合作用的經營危機不過是近年來眾多陷于困境中的實體書店的一個縮影。第三極書局關門、“風入松”書店停業、三聯書店退出廣州……每一家書店的離開似乎都會引起讀者的遺憾。
書店,現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