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并未吸取日本泡沫崩潰的教訓
泡沫的生成與崩潰是同一經濟體運行周期的前后期,如果聽任泡沫產生,要阻止其崩潰就將變得十分困難。加大民生投入,“藏富于民”,才是真正的“維穩”大計,也是對“日本教訓”的另一種學習與反省。
10月13日,筆者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東京霞關會館舉辦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會,IMF的報告通篇都在講亞洲各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在歐美經濟運行日益不明朗的影響下,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為此,IMF下調了對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預期。
IMF報告內容多處涉及中國,在回答東南亞國家媒體提問時也基本上繞不開中國話題。筆者借機征詢IMF亞太地區事務主管安諾普星(Anoop Singh),除了通脹壓力外,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風險在于不斷加劇的資產泡沫,中國房地產領域的泡沫幾乎已接近頂點(Peak),中國政府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但從政策實效性及實際房產交易情況來看,中國房地產領域引發中國資產泡沫破滅的危險并未消除。”
如何看待日本泡沫經濟成因
安諾普星的回答讓長期在日本生活的我頓時想到了“日本教訓”。日本之所以陷入“失去的十年”,也是源自資產泡沫引發的泡沫崩潰,而如何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經濟的覆轍,中國高層的經濟智庫對此投入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es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