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城”——非洲人尋夢中國
他們從不向中國的銀行申請帳戶,也鮮有人會買羊城通,盡管公交車是他們主要的代步工具。廣州的非洲人如果在一夜間蒸發,幾乎不會在“巧克力城”和這座城市留下痕跡
■“到中國去吧!尼日利亞用石油換外匯,中國人買下它來打造天堂!” 2003年以來,隨著中非貿易的升溫,越來越多的非洲人站到了廣州街頭?!”緢笥浾?王軼庶/圖 在廣州,一片以洪橋為中心,半徑約10公里的地帶,被出租車司機稱為“巧克力城”。 誘惑 “到中國去吧!” 黑人Clem像一條怎么也抓不著的泥鰍,在飛速穿梭的車馬中靈活穿行??吹侥戏街苣┯浾擢q豫半天,最終從附近的人行天橋走過來后,他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說,“抱歉,我還沒有形成走紅綠燈和人行天橋的習慣?!碑敱惶嵝选皬V州治安不好,注意背包”時,他驚奇地瞪圓了眼睛,“你在開玩笑么?這里的治安太好不過了!”
■“我才不在乎你們中國人怎么看我們。我們來到中國,只是為了賺錢,然后回家蓋房子!”
■“我女兒問我在中國看到了什么。我回答,牛仔褲和黑人!”
■“沒想到中國的女人比男人厲害,你們居然可以不做家務、不生孩子或只生一個孩子!”
■“我喜歡中國,我想在這兒呆下去,能呆多久是多久!”
■“這次,你做完采訪后,我們還會是朋友嗎?”
每天中午十二點以后,“巧克力城”開始活躍。數萬名黑人像是突然從地底冒出來一般,三三兩兩,拎著幾只超大黑色塑料袋,或背個雙肩包,挑揀著來自廣州周邊上千家小工廠,被中國人稱為“尾貨”的牛仔褲、雜牌電視機、組裝手機。
萬里之外的非洲,有近50個需求旺盛的國家正張開雙臂,一件不余地接受、迅速消化掉這些本國生產不出的日用消費品。
據中國官方統計,2003年以后,中非貿易的熱潮中,赴廣州的非洲人每年以30%~40%的速度遞增。
領到姍姍來遲的簽證時,那個一直在罵罵咧咧的伙計,終于安靜下來,在護照上狠狠親了一口。
25歲的Clem來自尼日利亞。此前,拉各斯——尼日利亞最繁華的都市——被他視為天堂。到廣州后,他覺得他才站在了天堂的入口,中國才是真正的天堂。
他不停向記者介紹,拉各斯的公交車很多沒了車門,逢高峰期,一些乘客就掛在車外面;拉各斯的道路基本沒有紅綠燈,只有在主干道上才會站著兩個警察;拉各斯沒有那么多小汽車,滿大街橫沖直撞的全是從中國進口的摩托車……
如果沒來中國,Clem會繼續經營他的汽車部件批零店,將合作伙伴從中國批回的輪胎、方向盤、座椅,以高于進價幾倍甚至十倍的價格賣出。每次去接貨,他總會碰到許多服裝店、皮革店、首飾店或日雜店老板,一同等待著來自中國的包裹。每當看見夾著公文包、西裝筆挺的中國人路過,有人就會吹起口哨,“瞧,我們從他們國家買的盡是些便宜的玩意,他們卻從尼日利亞運走了值錢的石油!”
大約五年前,中國石油公司與中國商人大規模涌入非洲,這讓不少本土人覺得,中國在搶奪他們的資源與飯碗。而從壓路機到牙膏,無處不在的“Made in China”,又刺激著他們對中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