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西土地流轉實驗
當新并進來的3萬多村民把土地交給華西集團打理后,目前只獲得土地租金收入。當初夢想的“家家別墅,戶戶汽車”的華西村式的生活,依然遙遠。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當新并進來的3萬多村民把土地交給華西集團打理后,目前只獲得土地租金收入。當初夢想的“家家別墅,戶戶汽車”的華西村式的生活,依然遙遠。
重回集體經濟
自2001年以來,“天下第一村”華西村開始實施并村計劃,周邊13個行政村陸續并入,組成“大華西”。
華西村的面積因此從原來的0.96平方公里,擴張到35平方公里,翻了36倍,比澳門還要大。人口也從近2000人增加到了3.5萬人,堪比一個小城。
然而,華西走的是集體經濟道路,村里的土地都歸集體所有,而周邊村莊則早已分田到戶。在并村過程中,土地,特別是農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是怎么安排的呢?
華西九村(原彭蒿村)。該村一位村民說,他們的土地上繳給華西集團后,產生的收益肯定不只是租金。他希望以土地入股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南方周末記者 陳新焱/圖)
其實,所謂的并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合并,而只是完成了土地的流轉——13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