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民隱,達民情,民隱如何上達?

現在流行“穿越”,讓我們回到2010年8月。

首先,請您看看下面這封來信:

編輯你好!

昨天學院搞了個精英學長見面會,其中一名學長國家級地市級公務員的筆試都考過,且都是第一二名,堪稱公務員考試精英。當他介紹考試經驗時,脫口第一句話:想考公務員的同學,現在開始就不要看《南方周末》了,那個那個太進步了。

山東大學王蕾2010年8月

看到來信,一下子有些暈。

這位同志稱:想考公務員的同學,現在開始就不要看《南方周末》了,那個那個太進步了。而明明就有多位做公務員培訓的老師建議,想考公務員的同學,多看看南方周末呀,這對你做申論有幫助呀。

真的嗎?也許吧!這兩天又收到一位高中生家長的來信,媽媽說,看南方周末有助于提高孩子高考作文成績,這是眾所周知的……看得我一愣一愣。

在這里,暫不討論南方周末的“療效”問題(那樣讀報,或許也是一種讀法,不過似乎有點功利,做什么都要追求有用)。

我們先來討論“公務員”問題。前段時間,我們發公務員的文章稍多,于是有石家莊讀者張華先生來信:

某期來信,讀者身份署著局長 臺長 書記的有多封,當然另外一封殘障人士 一封自由職業者 兩封職員 兩封學生,看上去倒是很有代表性。
清末的鄭觀應認為報紙的作用之一是“通民隱,達民情”,梁啟超也提出報紙可以“去塞求通”使“民隱得以上達”。這些你們可曾想過?

?

張華先生的來信很懇切,很在理。不過,小編在此稍作說明,未必準確,歡迎指教。

南方周末讀者分布很廣,給我們來信來稿的,學校師生、科研人員、企業員工、媒體人、自由職業者等等都很多,但公務員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大的群體(如果不是最大,就是最大之一)。我們還沒有精細統計過:到底是哪個部門讀南方周末多一點,比如政法委、紀委、政府辦、人大、政協的先后排序。

不過,作為編輯,我們每天都會跟各界讀友交流。

有市委常委說,他和他們市長,幾乎每期討論南方周末。

有作者在電話里說,文章發出后,收到某部長還有某大型國企老板的電話短信。

有領導說,不見你們發區委書記、市長等等的稿件。有啊,可這段時間換屆,大家有顧慮啊……

局長 臺長 書記們在臺上要不要講“官話”?要的。

那么,真實的想法說給誰聽?私下跟好朋友了,總不能一天到晚說那些吧。憋悶得慌!

從這個意義上,局長 臺長 書記們,也稱得上“沉默的大多數”吧?

有公務員說,作為公共媒體理應讓被消音者發音。被消音的,除了底層聲音,也包括我們體制內一些清明理性的聲音。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思考,也應該被聽到?!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弊x懂中國,恐怕得有多側面全方位的視角吧?

好像大家說得都有理呀。小編且“展緩判斷”。不過,感謝張華讀友的提醒:報紙要“通民隱,達民情”,使“民隱得以上達”。那么,進一步地,民情如何有效上達呢?望讀者諸君有以教我。謝謝!

?

網絡編輯: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