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為鏡看“炫富”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為富不仁”和“均貧富”的觀念,日本只繼承和踐行了“均貧富”的部分,而剔除了“仇富心理”和“為富不仁”的觀念。
19世紀末,制度經濟學鼻祖維布侖在目睹了“先富階層”大肆構筑豪宅、瘋狂追逐奢侈品、游手好閑、鄙視勞動等言行后,揮筆寫就《有閑階級論》一書,痛批“炫耀性消費”的動機和欲望如同原始野蠻人搶奪女人,他預言“有閑階級”將加重社會兩極分化,從而成為整個社會進步的絆腳石,他們瘋狂地追求消閑、享樂,將摧毀健康社會賴以生存的道德基礎,勞動不再是為人贊美的美德,而成為遭人唾棄的對象。
放眼今日之中國,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下,歷經30年改革開放,確實已今非昔比。黃金宴、人乳宴、天價奢侈品、砸汽車、扔鈔票的行為層出不窮,而法國人頭馬在中國的銷量更是超過在世界其他地區銷量的總和。
在日本,“China Money”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在東京銀座狂購奢侈品的中國游客隨處可見,他們有意無意地脫口而出的“太便宜了!”,讓日本人瞠目結舌,但這換來的往往不是日本社會的尊重,而是發自內心的反感。日本人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犯過諸如此類的“暴發戶式的愚蠢”,對中國而言,日本在很多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