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我在保證國家穩定方面做得不錯”——訪羅馬尼亞前總統揚·伊利埃斯庫
建設民主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F在美國所建設的民主還是原始的。他們以為民主只局限于民主選舉,他們跑到阿富汗、伊拉克,教那里人學美國的民主。每一個國家,特別是亞洲、非洲這些國家,不能一下子仿照西方國家的制度。
責任編輯:朱又可 史哲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建設民主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F在美國所建設的民主還是原始的。他們以為民主只局限于民主選舉,他們跑到阿富汗、伊拉克,教那里人學美國的民主。每一個國家,特別是亞洲、非洲這些國家,不能一下子仿照西方國家的制度。
教中國應該怎樣搞民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國人為自己找出適合于中國環境、歷史的制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伊利埃斯庫,1960年代中期從政,擔任過羅馬尼亞共青團第一書記、青年部長、羅共中央書記。1989年,齊奧塞斯庫政權垮臺后,伊利埃斯庫領導的救國陣線接管了政權。1990年4月、1992年10月和2000年12月,他三次當選總統。2004年卸任后,除了著書立說,他仍然活躍在國內外政治舞臺上,現任民主社會主義黨的名譽主席、布加勒斯特俱樂部主席等職。
伊利埃斯庫第一次到訪中國是1958年,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民主學聯第一次代表大會。他1950年在莫斯科動力學院學習水力發電,和后來成為中國總理的李鵬同窗。在畢業50周年的時候,李鵬曾邀請伊利埃斯庫參觀三峽水電站。
2011年8月29日,81歲的伊利埃斯庫在布加勒斯特俱樂部二層的一間辦公室里,接受了訪問。
2011年8月,孔寒冰(右)在羅馬尼亞拜訪了伊利埃斯庫。1989 年,齊奧塞斯庫政權瓦解,伊利埃斯庫領導的救國陣線接管了政權。 (孔寒冰/供圖)
戈爾巴喬夫意識到蘇聯與資本主義的斗爭就要失敗了
孔寒冰:在羅馬尼亞1980年代末發生的社會變動中,總統先生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見證了一個時代過渡到另一個時代。首先,你怎么看齊奧塞斯庫政權的突然垮臺?
伊利埃斯庫:1989年,不只羅馬尼亞,蘇東社會主義體系都在崩潰,這是國家官僚主義制度的崩潰。這種制度在斯大林時代達到了一種不可想象的地步,思想受到歪曲。社會主義應當提倡社會民主,群眾應該能夠監督領導人,但產生的卻是超級的官僚、獨裁。列寧時代的老布爾什維克幾乎被清洗一空,幾百萬人被殺害。這些人主張發展經濟,斯大林本來應該支持,卻將他們關進了集中營和監獄。因此,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次黨代表大會上做了個秘密報告進行反思,但這個反思很淺薄,因為赫魯曉夫自己就是斯大林的幫兇,也參加了殘酷的鎮壓運動。他的報告沒有反映真實的過程。后來,蘇聯社會制度還顯露了其他的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蘇聯對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入侵獨立國家,這是不可想象的,與社會主義制度毫無聯系,是背叛。其次,蘇聯社會制度的經濟效率不高,特別是后來又恢復了斯大林時期以命令的方式管理國家經濟的模式。這個根本的錯誤還是斯大林時代產生的,因為斯大林不理解市場經濟,他把市場同資本主義混為一談。
市場在資本主義以前就出現了,產生于第一次社會分工出現的時候,獵人同農民已經有了商品的交換。后來,交換越來越多樣化,不斷發展,直至出現了貨幣以便協助各種商品的交流,經濟生活也隨之多樣化了。資本主義所做到的是擴展市場經濟,把勞動力也變成一種商品,作為交換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出現了階級、沖突和斗爭,終于出現了社會主義思想。
2011年8月12日,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一位青年拿著齊奧塞斯庫的肖像穿過街頭。齊奧塞斯庫對羅馬尼亞的影響至今依然存在。 (東方IC/圖)
孔寒冰:有人說勃列日涅夫是蘇聯崩潰的關鍵,有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