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中國】選試點,定標準,測危害,PM2.5入國標“破繭”在即“就等著政府一聲令下公開了”
“我們測了這么多年,就等著政府一聲令下公開了?!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难芯咳藛T感慨道,是時候將PM2.5列入國家標準了。但是,對于數值和具體的實施方案仍需要探討。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趙振江 沈念祖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王瑞斌已請了一個多月病假。2011年11月7日,他不得不提前結束假期,上班第一天就開了一整天討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的會議,直到深夜一點半才罷休。
這幾天,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同學們發現,貼著“實驗室重地,閑人免進”的學院大樓來了好幾撥記者,原本寧靜的辦公樓異常熱鬧。這個學院開展大氣環境化學的研究工作已近四十年,PM2.5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
PM2.5,這些空氣小顆粒近日給環保部門制造了巨大的信任危機,公眾通過網絡、媒體口誅筆伐,指責PM2.5入國標進展緩慢,監測數據如同空氣灰霾一般看不清楚。
“最近整個大氣室的壓力太大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一名技術人員說。其實,自2011年6月份,國家環保部已在全國26個城市開展試點檢測工作。2011年8月,在國家環保部常務會議上,周生賢部長已聽取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情況匯報,新國標將破繭而出。
南方周末記者逐一采訪了26個試點城市的環保部門,試圖真實還原我國PM2.5的監測狀況。
測測看,不公布
“儀器的操作和維護非常簡單,只需設置好運行參數,每天檢查參數是否正常就行。定期將數據導出,就可以進行分析。”畢業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郭松博士如是介紹與他并肩奮斗多年的“老戰友”——美國RP公司的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測量儀。
“全球使用的顆粒物監測儀器有兩種系列。”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吳兌說,“美國大使館使用的也是RP系列的,國內大多數環境監測站都用,可以測PM10、PM2.5、PM1。還有一個德國產的Grimm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