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強大的文化需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作為大國的中國,倘若無法孕育出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國族能否根基穩固,或將打上一個巨大問號。問題在于,這樣的價值觀是什么?它從哪里來?文化強國從何強起?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精神與文化正成為各級黨政年底的核心詞。2011年11月2日,北京發布“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作為城市精神。這八字得來不易:專家7次研討會,292萬余人票選,最后征詢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意見。在2011年10月1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里,提煉價值觀、建立文化強國的焦灼與迫切之情,更是見諸字里行間。
明智的執政者早應有這樣的焦灼。經濟難免隨勢起落,強力維穩更是有其限度,如果不能成為價值共同體,GDP共同體的凝聚力就會打上一個很大的折扣。作為大國的中國,倘若無法孕育出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國族能否根基穩固,或將打上一個巨大問號。
問題在于,這樣的價值觀是什么?它從哪里來?文化強國從何強起?
翻檢文化的定義,不下二百種。簡略歸納,無非器物、制度與價值觀。所謂器物,既指航母導彈,更指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建筑等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