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血肉之軀的“甄功夫”
在成龍、李小龍這樣的巨星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隨后又放慢自己的拍片的節奏,我們的這個“功夫派強者”出現了斷檔,一度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局面。甄子 丹適時出現,他與前人一樣,功夫了得,意志堅強,表情剛毅,手段多樣,從他近30年前出道,就以“身體”吃飯,“打”是重點,重中之重的是痛打落水狗之流 的“人民公敵”。
小到華語影壇,大到中華民族,似乎都需要一個武功高強代表正義的堅硬強者。這種需要從來就沒間斷過。
并非華語電影獨愛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人物,整個人類的審美也是如此,將正義注入一個人的血液中,這個人還要有獨特且無堅不摧的意志和體魄。
在成龍、李小龍這樣的巨星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隨后又放慢自己的拍片的節奏,我們的這個“功夫派強者”出現了斷檔,一度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局面。甄子 丹適時出現,他與前人一樣,功夫了得,意志堅強,表情剛毅,手段多樣,從他近30年前出道,就以“身體”吃飯,“打”是重點,重中之重的是痛打落水狗之流 的“人民公敵”。
與其說甄子丹是繼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之后的新功夫巨星,不如說在這三位功夫巨星之后,我們接受不了一個沒有功夫巨星的時代。不僅僅是銀幕里,更是 我們的頭腦幻境中、虛無的意識里,中國人更需要這樣一個銀幕英雄存在的時代。用左輪槍、火箭炮等熱兵器,那是西方人的習慣;用屠龍刀、碧血劍等冷兵器,那 是古人玩的—唯有赤手空拳憑血肉之軀強悍地擊倒對手,才是現代中國人虛無的精神偶像。
這樣的新偶像遲遲沒有來到。一直到了2005年,當甄子丹拿出了《殺破狼》,以及隨后的《龍虎門》、《導火線》這種新型武打片作品后,此時已經年過四十的甄子丹,終于可以面對“新一代華人功夫巨星”的頭銜輕輕微笑了。
如果還有人就此發出質疑,那么2008年《葉問》則在動作上、精神上分別將“新功夫巨星”這件事做實了。動作上,甄子丹已經完全有了自己的一套,也 就是以葉問的詠春拳短擊實用為主,既擺脫了此前的耍帥沒有武術根基的形式主義,又找到了適合自己更迎合觀眾審美的動作美感;精神上,此刻化身民族英雄的甄 子丹,終于讓觀眾再次滿足體內一直在涌動的英雄主義的同時,成功將自己的肉身與民族英雄的符號扯上了關系。
甄子丹的表演稱不上特色,更無法跟梁朝偉的零表情、周星馳的怪誕相比,但他并不是銀幕上捉襟見肘的倒霉蛋,他用屬于自己的新武者形象奠定了影壇地位。表情僵硬,角色局限,戲路窄,成名太晚……這些不利因素在他如今的成就面前,就像不堪一擊的沙包。
《葉問》的成功是甄子丹走向巨星的最關鍵一步。就人生道路來講,此前的每一小步當然都可以看做準備,每一步都是結果的細節,但真正決定性的,只有一次就夠了。比如周星馳的《大話西游》、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如今的《關云長》你不知道是不是為甄子丹量身定做的古裝大片,但挑戰古裝大片、歷史經典形象,似乎正是此時他應該去做的一件事,以便來證明地位不 虛。某種意義上,古裝大片向來是票房的保證,甄子丹VS.關公,一個當代被賦予了英雄主義的銀幕演員,一個千古武圣,在現代場景的攝影機、銀幕中相遇,這 種碰撞后的火花到底如何呢?這值得期待和玩味。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