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輔成先生心中的那盞燈
“讀哲學第一步就是讀懂蘇格拉底”。輔成先生給越勝講解蘇格拉底的年代,我們這一代人正被種種謬見與謊言籠罩著。
責任編輯:劉小磊
周輔成先生給趙越勝講解蘇格拉底的年代,我們這一代人正被種種謬見與謊言籠罩著……
這本簡體字版的《燃燈者》脫胎于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繁體字版(2010)。作者趙越勝與我是老朋友,他的《輔成先生》一文,電子版的未完成稿、修改稿和定稿以及繁體字版的成書我都曾一一讀過,且每次讀都有新的感觸。這回又從簡體字版讀,感受自然就更復雜一些,是后記里的一段話讓我拿起了筆。
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周輔成(1911-2009)(張建輝/圖)
“讓別人也看看”
我就從后記里那段話說起。越勝說,未完成稿曾傳給周輔成先生:“先生一氣讀完,只說了一句:寫寫也好,讓別人也看看。”我的感覺是:輔成先生真是君子坦蕩蕩??!接下來越勝又說:“此是何意?先生知道我往來素不過兩三子,這別人是誰?莫不是先生讓我將此文公之于眾?”給人的感覺,作者看來還差點火候,還得跟先生學哩!
我認為輔成先生是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這不是學生在為他樹碑立傳。他那輕輕淡淡的一句“讓別人也看看”,頓時讓我這個“別人”心中豁然:文章另有一位應予彰顯的真正主角,襲用燃燈者的比喻,就是輔成先生心中那盞燈或那團光亮。光亮從何而來?文中其實多有提示:用古希臘先哲的說法,是來自善的知識或善的理念;換成中國先哲的說法,則是來自善道或大道。對于這樣一位主角,當然沒有什么理由藏著掖著或私相授受。
回過頭去看,當年那個“半文盲的小青工”趙越勝,在輔成先生眼里不也曾是“別人”?而輔成先生卻未嘗有一絲躊躇,敞開胸懷與他進行蘇格拉底式的平等對話,在那風雨如晦的日子里切磋學問、砥礪道德。今人讀來,常覺那種師生情誼感人至深,但卻容易忽略至為重要的一個事實,即:那種“對話”在當年是一種“禁止的游戲”,極有可能給他倆而主要是給輔成先生帶來災禍。那么,輔成先生何求?他無非是想讓“別人&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