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懂法律,又懂政治 臺籍律師體驗大陸法治
“早期過來的臺商,習慣先找黨委書記,再找臺辦領導,最后一步找律師。在法治環境越發規范的背景下,此種思維容易出事?!眲㈥柮髡f。劉陽明也勸誡不少欲赴臺投資的大陸商人,“最重要的還是找律師”。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徐麗
臺籍律師數量何以有些“寥寥”?
他們的執業遇到什么問題?
他們是否能適應兩岸不同的法治環境?
有多少臺灣法律人即將獲得“登陸”資格?再過不到一個星期,2011年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即將公布。
2011年有226名臺灣人報考。但自2008年,大陸的國家司法考試之門向臺灣敞開以來,報名人數卻連年下滑:與2008年有818人報考;2009年下降到533人相比,2010年又大幅下滑至392人報考。
至今已有140人順利通過司法考試,這是獲得在大陸從業資格的第一步。通過者在大陸律所至少實習一年,考核合格后便可成為正式律師。但三年已過,僅有16人開始執業。
2009年,司法部為首次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合格的37名臺灣居民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CFP/圖)
“只能做半套的事”
一本《二個月考上大陸律師》近日出現在臺灣的各大書店,作者是2010年放棄赴美讀博機會、通過大陸司法考試的邱靖貽。“二個月”其實僅是圖書營銷的“噱頭”,邱靖貽準備了半年后方才通過考試。
“擔心政策大門又再度關閉,所以要搶占先機。”邱靖貽說。她畢業于臺灣最著名的臺大法律系,已在臺當了6年律師。
受制于兩岸關系發生波折,1995年,大陸取消臺籍人士報考律師資格考試(2002年之后改為國家司法考試)。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通過考試(1994年)的臺灣人朱襄陽,直到2010年3月才終于獲得律師執業證。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大門重啟,但其實只開了不到一半。依據2009年出臺的相關規定,臺籍律師在大陸只能從事非訴訟業務和涉臺的離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