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管,十二年重回頭
無論是已經推行12年的垂直管理體系,還是如今神秘的屬地化管理改革,體制改革并不能完全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改革。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趙振江
工商、質監改革遇阻,“保垂派”、“歸地派”爭執不休
無論是已經推行12年的垂直管理體系,還是如今神秘的屬地化管理改革,體制改革并不能完全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改革。
神秘的“48號文”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的國辦文件中,47號、49號等文件俱在,唯獨“48號文”沒有公開。
“48號文”為何許文件,竟會如此神秘?
“48號文”,這份由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文件的核心是一個工商、質監部門的改革方案——工商、質監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體制。文件開宗明義地提出,此舉是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始終在改革,然而,在改革的輪回之中,食品安全現狀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曹一/圖)
垂直管理是中國政府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實行垂直管理意味著直接由省級或者中央主管部門統籌管理“人、財、物、事”,不受地方政府監督機制約束。從1999年初開始,工商、質監部門先后實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
不過,自2011年10月10日“48號文”內部傳達后,這個傳說中的文件并未觸發實質性動作。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國家質檢總局和工商總局先后開會傳達了文件精神。動作最快的安徽省已著手凍結相關系統的人事和資產。然而,更多的省區仍在觀望。其中,有的地區甚至口頭傳達暫緩執行的指令,一些地方則明確提出“不做攔路虎,也不做急先鋒”。
而在工商、質監系統內部的論壇上,“保垂(垂直管理)派”和“歸地(地方管理)派”仍在為此次體制改革的利弊得失爭執不休。“保垂打歸人人有責”也成了中國紅盾論壇的置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