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塵封七年的院士陳情書——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前傳
2011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通過了“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地下水啟動的大規模工程。7年前,正是劉東生等40位院士的聯名上書,直接開啟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序幕。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趙振江
2004年第一個在聯名書上簽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已經去世了,他沒能等到“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塵埃落定之時。
2011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通過了“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地下水啟動的大規模工程。7年前,正是劉東生等40位院士的聯名上書,直接開啟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序幕。
20401個監測站點,耗資17億元,覆蓋31個?。ㄖ陛犑?、自治區)及新疆建設兵團,控制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1/3,這項工程計劃在三年內,給我國紛繁復雜的地下水裝上“眼睛”。
陜西省地下水監測管理局人員正在監測地下水。 (林祚頂/供圖)
兩個部委,七年籌備
2003年,鐘自然剛到國土資源部下屬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擔任院長時,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籌備建立全國的地下水監測工程。
“2003年,我們開展了第二輪地下水資源評價,發現全國地下水水質惡化,水量分布不均衡,地下大面積變成將近20萬平方公里的漏斗。這么大的事兒,國家如果不及時監測,將來修復起來非常難,甚至不可能修復。”環境監測院副院長田廷山回憶說。
他和同事們計劃給國家上書,坦陳地下水監測困境。
院長助理李文鵬參與起草了建議書。恰逢研究地質方向的院士們在北京開會,為了讓建議書引起國家高層重視,李文鵬跟隨鐘自然院長拜訪了院士們,希望他們能在建議書上簽名,共同呼吁。
地下水問題沉疴已久,這份建議書披露的問題也恰恰是許多院士多年呼吁的目標。“當時看了看就簽了,這是我們多年的愿望,參與這個建議,我們非常樂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